第638章 投资不过山海关(为盟主一笙呀qaq加更8/10)

    第638章 投资不过山海关(为盟主一笙呀qaq加更8/10) (第2/3页)

,东北那边年轻人都往外走。

    原因很简单,因为赚不到钱。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前十,一路稳定下滑,直到最近几年的断崖式滑坡。

    感觉全国都在经济腾飞,只有东北在原地踏步。

    产业科技化的时候,东北在吃老本。

    经济全球化的时候,东北继续偏安一隅。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真的不是一句开玩笑的话。

    这是一个很惨痛的恶性循环,越是没有机会,逃离的年轻人越多,而逃离的年轻人越多,那自然就更没有机会了。

    “如果厂子设得太偏远,一方面会增加管理上的难度,另一方面会增加运输方面的成本。”裴潜龙能理解林冬这种做法,人有钱了,想要回馈生养自己的家乡,这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德,但他作为首席谋臣,他还是尽到了自己劝谏的义务。

    “我明白,但是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做。”林冬心中暗喜。

    增加管理难度,增加运输成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把工厂放到东北,简直一举多得。

    对此,系统也没有提出太多的反对意见。

    因为林冬的理由很充分,回馈家乡的家乡的经济建设。

    人家某东的老板不也是这么做的嘛,每年捐赠200万元,和官方一起成立救助基金,帮助当地有困难的贫困人群。

    2009年,他狠砸砸40亿,将某东分散在其他几个城市的客服部门全部集中到宿迁,并建了一座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全国客服中心。

    此后再砸20亿,将某东信息研发处理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物流管理中心和云计算基地全都搬到了宿迁。

    如今,呼叫中心在宿迁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直接带动2万人就业和超过20亿的税收。

    去年过年的时候,人家还带着女友回到老家过年,直接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递上春节红包,每人包一万,共600多名,一天发了600多万。

    隔壁村的老人都被子女拖上电动三轮车,开足马力赶过去,也都拿到了红包。

    人家刘老板可以做的事,凭什么咱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