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若能一世安稳(求月票)

    第1017章 若能一世安稳(求月票) (第2/3页)

一段时间,主要精力用在垒实各大产业基础。”韩妃子并没有直接回答拿地的问题。

    因为没办法回答。

    就算咱不想占便宜,也不是说不占就不占的。

    哪有买东西替卖家提价的道理。

    再说了,这地拿了,谁占谁的便宜还不好说呢。

    看似是猫厂低价拿地,群情激奋。

    换个角度来看,最后是谁得利呢,或者说,抛出更苛刻的条件,会不会有人抢着邀请猫厂去落户呢。

    同样一件事,换个角度去看,完全就不一样了。

    “其实吧,”巫师老爷脑子疯狂的转动,终于搅和出了一些不那么浆糊的东西,说道:“锦上添花,哪里比得上雪中送炭啊。”

    “林总您的意思是?”韩妃子很认真的听课。

    “这些年,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春运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了。”林冬皱着眉头说道。

    “确实如此。”韩妃子也不是首都本地人。

    她是在首都上的大学。

    现在猫厂待遇好,出行要么有司机和专车,要么就是飞机头等舱。

    但她家是中部小城市,家境还算不错,却也没好到可以让她上学和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飞机随便坐的地步。

    每年春节回家,总是一番折腾。

    甚至还有抢不到票只能留在首都过年的情况。

    “锅外有春运吗?”林冬问。

    “也是有的。”韩妃子回道。

    “……”林冬卡了一下,锅外也有春运?

    这个确实是有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民饭碗”还是许多城市老百姓的终极追求,农民们则把让儿孙辈“跃农门”、“农转非”当作穷极一生的愿望。

    这个时候,南方城市譬如广深,开始迅速崛起,犹如一个大工地,只要愿意出力气,就能在这里找到立锥之地。

    于是,大批的寻梦者在不算发达的交通网上流动起来。

    一年一度的回家过年,让每一个春节的交通线变得异常繁忙,春节的运输成了一个郭嘉的交通现象,按照汉语缩略简称的习惯,“春运”这个词诞生了。

    春运大军从当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