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伏羌伯为国捐躯 鲁公明夜擒虎狸

    第十七章伏羌伯为国捐躯 鲁公明夜擒虎狸 (第2/3页)

领鲁家军千余人出为前锋,入为后殿,几乎天天与贼作战,至夜方回。

    再说伏羌伯毛忠生长系陲,知边情,由校尉至大将,屡经大战恶战,奋勇杀敌,敌所敬畏。他爱抚士卒,严于军纪,他以七十五高龄战死疆场。明宪宗闻讯,极为震惊,悼嘉叹之,赐祭葬,追赠奉天翊运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追赐伏羌候,谥号武勇,子孙世袭伯爵。

    成化帝派太监怀恩、黄赐与兵部白圭、程信等人在朝中和大学士彭时商议,如何派京军前往增援。彭时说:“满四四出攻抢,锋芒确实不可阻挡,但今已退入石头城以求自保,我军已将石城层层围困,困兽早晚被擒。”

    程信反驳说:“你怎么知道项忠能生擒满四,不需要京师增援?”

    彭时说:“项忠已形成围攻之势,京师今日出发,何时能到石头城?”

    程信说:“明年春天。”

    彭时说:“既是这样,援军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战事的胜负在今年冬天就见分晓,石头城攻克之时,援军还在路上。”

    程信听了大怒,说:“项忠若是失败,必斩彭时、项忠俩人,然后再出师石头城。”

    彭时不管程信发怒,当即决定援军不用出发,石头城战事由项忠全权负责。

    这时,项忠的奏本也送到了北京。他不但认为京军脆弱不足恃,而且担心朝中再派来一员大将,反而在决策上多了一层牵制。项忠说,他所调集的军队及招募的义勇人等有二万三千四百多人,足以平灭满贼。为封住在京将领的借口,项忠特别指出:“今秋特别寒冷,如果又调在京并各处官军,路途遥远不说,恐冬初河冻,贼得远遁。”他决定在九月十九日统领军队分数路向石城挺进,先在离石城一、二十里处扎营,各置烽火号炮,相互接应,对石城构成围困态势。然后断其水源,烧其野草,扼其要路,招其协从,以收万全之功。

    恰恰在这段时间,有彗星在台斗星位出现。朝中很多人说其对应于秦地,这次出师不利。钦天监灵台郎贝琳还专门为此事上疏,说用兵违于天时。这种舆论,不但给京师,也给远在固原的军队造成了心理压力。越是紧要关头,越能显示有为者不同寻常的坚韧性。鲁鉴对项忠说:“唐德宗时李晟讨伐叛藩朱泚,荧惑守岁,也有人说不利于用兵,但李晟坚持进兵,击溃朱泚,收复长安,可见天道不违人意。”项忠大为高兴。

    各路大军把石城围得铁桶而一般,直逼贼巢。满四见官军夺了水口,自觉心慌,几番奋勇杀下山来要夺水口,怎当得项忠亲自披着甲冑立于矢石之下,那矢石如雨点般射将下来,项忠毫不畏惧,亲自督战,再不后退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