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李寡妇

    第198章 李寡妇 (第2/3页)

赵家村几百户人家,有半数以上的家户都从薛家挣到了些银子。

    多则十好几两银子,少则几百文不等。

    赵家村不少村民因为多了这些收入,这个年自然也更好过些。

    家中有银子的,或许不屑于在薛家做工、或是做的工少。

    但人家本身就有钱,日子自然过的好。

    家中贫困的、或是没有田地的,好不容易有挣钱的机会,除去一些啥都不愿意干的懒汉,基本便不会错过。

    薛家这一年来招人的次数多,给出来的活儿也多,只要稍微勤劳些,积极去争取,多少都能挣到一些银子。

    其实,少到只有几百文的那些个反而不是家里人口少的,而是那些不怎么把它当回事的。

    真正家中极为穷困的人家,就算人少,只要稍微肯干些,在薛家挣个一两银子绝对没问题。

    比如村尾的李寡妇家。

    李寡妇家人口极为简单,就她们婆媳俩加个六七岁的孙女。

    就仨人,一个老婆子、一个小女娃,外加一位年轻妇人,这一年就在薛家挣了二两多银子。

    薛家每次招工,她们基本都不会错过。

    若是不需要劳力的活儿,则全家三口一起上,若需要劳力,便让媳妇王氏一个人上。

    像是开垦山林、处理瓜子和山核桃,便能全家一齐上。

    比如那栽种果苗果蔬,这不是靠纯体力,还需要技巧,只要年轻人肯学,不管是女子还是男子都能做,王氏能拿的银子便不比一个劳力差。

    但若是需要体力活儿,这王氏也能做,薛家可怜她们基本没有拒收。

    只是体力拼不过男子,工钱自然给的少些,毕竟薛家又不是在做慈善。

    就这么着,只要薛家有活儿,必然就少不了这一家三口。

    这婆媳俩也是倒霉。

    原先在李寡妇的丈夫还在时,她的生活还是极为不错的。

    可自从她的丈夫去世之后,李寡妇带着儿子俩人孤儿寡母的,这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

    丈夫一走,家中的钱财田产便被丈夫的几个兄弟瓜分的差不多了。

    但好歹她还有个儿子,儿子也是赵家子孙,叔伯们抢光他的家产怎么也说不过去。

    最后李寡妇请了里正和族长出来主持公道。

    在他们的说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