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许总有什么高见?(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百零八章 许总有什么高见?(求订阅!求月票!) (第2/3页)

:“我的第二个要求,如果你们的现有股东,将来如果有私底下套现的想法,要让我优先以市场价回购。”

    公司不断发展,估值越来越受认可、股份越来越值钱的时候,股东会私下里出让一部分股份来改善生活。

    这种出让,可能与融资无关。

    比如,等藤讯估值十个亿的时候,马总觉得创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想买套别墅享受一下,打算私下里拿出2%的股份卖掉。

    谁要是感兴趣,给他两千万人民币,两人私下把股份转让协议签了就行,与其他股东基本没什么关系,甚至明面上,这2%还由马化藤代持着。

    如果马化藤答应了许逸阳的要求,那将来如果他有这个想法,这2%的股份也要卖给许逸阳,而许逸阳也会把两千万一分不少的付给他。

    马化藤只是略微的考虑了三五秒钟,便干脆的点了点头,认真道:“许总,你说的这些,我都没有任何问题!”

    许逸阳之所以提出这两个想法,是因为他知道藤讯股份价值万金。

    上辈子,李家成的儿子李泽凯投资了藤讯20%,后来一看互联网泡沫来了,脑子一抽,一千多万美元就打算出手。

    IDG在互联网泡沫的影响下,也不再看好藤讯,也想卖。

    随后,双方的这些股份,基本上都被南非报业集团接盘收走了。

    随后的南非报业集团,用跟投、回购这两个办法,一度成为藤讯最大的股东,最高时持股超过45%。

    许逸阳想的也很简单,自己这辈子,也要走南非报业集团上辈子投资藤讯的路线。

    一方面,自己要全力支持马化藤经营藤讯;

    另一方面,自己也要也全力提升自己在藤讯的持股比例。

    这样的话,只要自己手里有足够的现金,就可以一路追投藤讯、一路稀释马化藤团队的持股比例,同时提升自己的持股比例。

    不过,对藤讯团队来说,融资就是要稀释股份的,稀释给誰不是稀释呢?

    很多资本投资前吹嘘他们能带资源进来,但实际大多数纯粹的风投,给不了被投资者除了钱之外的其他资源。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投的项目太多了。

    高盛,全球同期投资的企业可能超过几千家。

    光核算这么多项投资的账目,就已经是极大的工作量了,还指望他们给上千家企业提供除了资金之外的其他资源,怎么可能?

    南非报业集团也没给藤讯带来什么资源上的帮助,藤讯几乎完全是靠运营商业务,以及自身的增值业务爬起来的。

    如果真想要资方提供资源,就别拿纯风投的钱,而是拿行业巨头的钱。

    比如京东,如果拿了高盛的投资,高盛能给的只有钱。

    但是如果拿了藤讯的投资,不但有钱,还有资源,比如两大客户端的流量入口。

    可是,拿行业巨头的钱也不容易,因为你拿了就必须要站队。

    所以,相比之下,许逸阳这种给钱爽快、干脆、大方的投资人,未必就比高盛、红杉这样的资本差。

    反正许逸阳也说了,我投的起我投,投不起我自觉靠边。

    所以,马化藤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于是双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