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堵住竞争对手的路

    第一百八十二章 堵住竞争对手的路 (第3/3页)

多,现在一辆性能很差的普桑,都能在小城市换套房,二十年后普桑性能不但有了巨大提升,价格也越降越低,跟服装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的棉花成本很高,一身全棉的衣服,原材料加生产成本,二十五块钱根本就下不来。

    更不用说还附带了帽子和皮带。

    所以,二十五块钱全套的迷彩服,在其他承建单位眼里,简直是地上捡的一样。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只要多走几步路,多翻越几道墙、来到大学校园里,他们就能用十元的价格从学生手里买到这样的衣服。

    这就是信息不对等。

    学生不知道建筑工地的工人,会需要自己闲置的军训服;

    建筑工地的工人也不知道,上好的迷彩服在学校里有大量的闲置。

    谁能够先发现信息不对等,并且把供需两端串起来,谁就能先一步赚到钱。

    但是,这样的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因为一旦有人利用信息不对等赚到了钱,就立刻会有人跟进。

    最后,这条业务线必然会走向两个方向:

    要么,竞争越来越大、利润会越来越低;

    要么,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等的程度会逐渐缩小,一直到信息对等为止。

    许逸阳上辈子认识一个亿万富翁,这哥们早些年在泰国打工,辛苦干了好几年也没赚多少钱。

    回国之后发现,国内榴莲卖的简直就是天价,随便一个就上百块,但他知道,这东西在泰国便宜的掉渣,于是他便利用自己的信息差,以及自己在泰国待过一段时间、有一定人脉资源的便利,从泰国往国内倒腾榴莲。

    他是第一批大规模从泰国往国内进口榴莲的商人,几乎就是白菜价拿进来,黄金价卖出去,这很快就让他聚拢起了大笔财富。

    但是,这个窗口期很短,第二年榴莲季的时候,竞争对手就多了起来。

    第三年,许多电商平台开始自己从泰国进口榴莲,在自己的平台上售卖,进一步打压了他这种中间商的利润空间。

    于是,他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最后变成鸡肋,于是干脆转行做了其他行业。

    由此可见,能抓住信息不对等的人,只要敢干,就不愁赚钱。

    一想到有五万套的订单送上门,许逸阳没顾得上高兴,便对吕四方说:“吕大哥,你跟他们说一下,无论他们要多少,我们都可以给他供货,但是他们必须先付20%定金,谁先付定金,谁就先拿货。”

    吕四方说:“行,收定金也是合情合理,我跟他们说一声。”

    许逸阳又嘱咐道:“还有件事吕大哥,你跟他们说,让他们提前告诉自己的工人,单位会帮他们采购迷彩制服,让他们就不要自己再购买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这几天也在搞零售,如果这些单位的工人不知道,自己买了,回去之后单位又帮他们买了,会造成他们重复花费,工人大哥们赚钱也不容易,能省则省。”

    吕四方笑道:“小许,你这是想堵上竞争对手的路吧?”

    许逸阳也不掩饰,笑道:“看来我这点小心思,瞒不过吕哥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