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根基(下)

    第五十九章 根基(下) (第2/3页)

虑再三后,想到了治病,又想到东北所产主要农作物高粱,就答应下来,在襄平城工业区建立了第一个酒厂。

    酒厂所产的酒,分高纯度和低纯度两种。高纯度的酒做为战略物资主要用于军队和医疗,不对外交易;低纯度的酒就交给了商部苏青下属的商会,进行贸易交易。

    果然不出苏青所料,自九月份酒厂投产以来,每天所产的低纯度的酒,都被等着上门的股东们排队催要,甚至为酒的份额问题,还发生了几起斗殴事件,影响极其“恶劣”。

    为这事,苏青还被姬康叫到君侯府,好好训斥了一番。不过也答应了苏青的请求,马上派人在辽地四郡,在几个盛产高粱的地区,陆续再建立几个造酒厂。

    朱琮端起酒盅一饮而尽,熏陶陶地道:“二弟,我们当初在高句丽,不,是吉林郡,就没如此多的做法。败得不冤,败得不冤呀!”

    接着,感慨地继续说道:“二弟,我就是觉得对不起那些战死的将士们,还有现在被劳改的十万将士们!”

    说着说着,眼泪掉了起来,哽咽道:“都是我的缘故呀!都是我的缘故呀!”

    朱哲也不胜唏嘘,也把面前的一盅酒一饮而尽,对朱琮慢慢说道:“大哥,要说罪过,我的罪过比你还大,当初是我鼓动你来着呀!”

    “不过大哥你不用那么埋怨自己,我听说我们的十万战俘,都被安排到修襄平到阳乐之间的道路了。而东胡的几万俘虏,听说都被安排去开什么矿了!你知道的,开矿可比修路危险多了。”

    “现在听说我们的十万战俘,因劳改已满了一年,按君侯府的律令,他们现在都拿到了工钱了。再劳改两年,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就可以回去跟家人团聚了。现在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辽地的子民了。大哥,你也不要过于埋怨自己了!”

    从去年辽东大战结束后,辽地一下子就多了十六七万的战俘。为安置和改造这些俘虏,也为今后的战略考虑,姬康就决定修一条从襄平到阳乐的水泥官道,一直延伸到辽西郡的令安。

    沿途各县民众也参与进来,但是给发工资。开始,君相剧辛还有点犹豫,但到现在欢喜得不得了。因为剧辛发现,凡是道路修通的县乡,经济都发展的很好,甚至比以前还好。

    姬康花了好长时间讲解,才让包括剧辛、邹衍、鲁仲连等众人明白。现在辽地实现这种办法,可不是现在中原各国实行的劳役,是让老百姓们白出力,白干活的劳役,这样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而辽地现在的这种法子,是工作,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一环。除了这十几万战俘第一年不给发钱外,而民众们的参与都是要拿钱的,他们挣得多,也花得多,经济就会更好,是良性循环,只要注意个“度”的问题就行。

    这样一来,各工业区水泥厂的所生产的水泥,做为战略物资,在不允许买卖的情况下,也有了销路。而又安置和改造了俘虏,活络了经济。

    另外,也繁荣了辽地四郡的商路,吸引更多的人员、资金、物资等前来辽地。

    当然,更重要的是,未来一旦燕国有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