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秦相范雎(上)

    第三十四章 秦相范雎(上) (第2/3页)

只要他立有寸功,寡人便不吝封赏于他。如此,也好全他对相国之恩。”

    范睢听罢秦王嬴稷的话,痛哭流涕,俯身跪倒在地,叩首哽咽道:“谢我王隆恩!”

    秦相范雎,为何见秦王嬴稷听从了自己的建议,如此重用郑安平与王稽两人,而感动如此?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说范雎的过去。

    在姬康的前世,为秦国灭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秦国大将很多,但世人首推白起。虽然其本人,并没有参与后来的灭六国之伟业。

    为秦国谋划、献策,让秦国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大臣也很多,功绩被列首位的则是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而成为天下诸侯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排在第二位的,世人则公认为秦王嬴稷时期秦相范雎。

    其“近攻远交”之战略,使强大的秦国,让关东六国始终形成不了合力,而被秦国个个击破。

    这个战略,即使在姬康的前世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也被众多的国家所采取,尤其是与华夏隔海相望的倭国与其西南角的印国。

    倭国在“明治维新”后,国力渐强,见旁边主宰了东亚数千年的华夏,在满清时期,国力渐衰,遂生出争霸世界之野心。

    其国制定出“欲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想征服亚洲,必先征服华夏”之战略,就是范雎“远交近攻”的真实写照。

    在此战略下,倭国一方面积极交好与西方列强,获取了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踏入朝鲜半岛,再以此为基础,踏入了华夏。

    印国也是如此,在姬康的前世,印国从西方殖民独立后,自以为是南亚老大,遂对周边国家展开了侵略。

    采取的同样是“远交近攻”之战略。一方面交好于西方列强,另一方面积极对周边国家展开了“蚕食”。

    通过了两次印巴之战,分裂了巴国,随即又并吞了一直属于华夏附属国的锡金,并一度把手伸进了华夏的领土。

    从而让太祖大怒,给予好好教训了下,让其老实了几十年。

    但在姬康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印国又开始不老实了。

    秦相范雎,魏国芮城人(今山西芮城)。

    他曾周游列国,希望列国的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而让自己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

    范雎便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

    有一次,须贾为魏秦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也跟着去了。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

    当时齐襄王得知范雎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

    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所以才得到这种馈赠,于是他让范雎收下牛肉美酒之类的食品,而把黄金送回去。

    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嫉恨范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