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展(上)

    第三章 发展(上) (第2/3页)

老头好不容易住嘴了后,姬康咳嗽了一声,满面带笑地对周子道:“先生,寡人知错了,请先生放心,今后寡人再不这样了。”

    “王上能认识到不对,臣甚慰,请王上今后以燕国为重,万万不可……”周子看着姬康,如往常一样又劝谏了一番,才告罪而去。

    把这老头送出去宫殿之后,看着老头远去的背影,姬康不由喘了口气。

    ……

    邯郸的事情搞一段落之后,在阁相剧辛、粟腹等人的催促下,姬康与邯郸周子等众臣商量后,决定于八月初从邯郸返回蓟都。

    新设的邯郸郡,姬康已任命周子为郡守,调任第一军军长荣岩为邯郸郡军马都督,并兼任新组建的陆军第十五军军长,驻守邯郸郡。

    荣岩自不用说,担任第一军的军长已经有很多年了,训练军队乃至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在姬康心目中,让周子这个老头担任地方行政官员,治理一方也是非常合适的。

    周子品性没得说,责任心也较强,让他来赵地,也方便赵地民众对燕国更加的认同。

    从邯郸返回蓟都的途中,姬康在沿途已看到民众开始在官府的带领下,修筑沟渠、道路,兴建各种工厂等。对于这样的情景,姬康不时驻足停车,进行询问,结果很是满意。

    要知道,此时的赵地很是需要休养生息,也是必须的。

    赵国自建国以来,就可以说是战争不断,尤其是姬康来到这个世界的二十年里,不说小型战役,就是大型的战役,赵国就先后经历了长平、邯郸、安阳、卫地,乃至燕赵之战。

    赵国的每一家、每一户都有成年的男子战死于疆场之上,可以说现在的赵国国内青壮以上的男子,大部分都战殁了。

    就是这样,姬康也知道一件事,在前世的赵国,赵国一直面临着东西两路作战,仍然抵抗了秦国二十多年的时间,让强大的秦国锐士军团,屡屡在赵国身上“吃瘪”,费劲了“洪荒之力”,才最终灭掉了赵国。

    尤其是在秦将王剪最终攻打邯郸的时候,赵国民众在邯郸失守之际,居然让自己家中所有的幼童全部跳城而死,也不愿做秦国的“顺民”。

    这是何当的惨烈,又是何等的悲痛!

    在了解到赵地当下的状况之后,为恢复赵地的元气,姬康下令,命令赵地由免税两年,改为三年,三年之后,税收再减半,五年过后,再与燕国其他地方相同。

    对于燕国新占据的的地方,姬康可没有什么分封,乃至建立特殊地区的想法。在姬康看来,华夏本为一体,让这些地方最好融入燕国,就是一国一制。

    不要想着不上交国库税收,更不要想着有什么不服兵役的想法。

    姬康这样做,对于燕国的财政收入并没有过多的影响。

    任何朝代,任何体制的国家,都不可能真正消除掉贫富不均的问题。

    就如燕国而言,许多旧的门阀贵勋消失了,但紧接着又产生了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而且这批新的既得利益者,都同姬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先的门阀贵族,如果不配合燕国律制政令,姬康有的是办法给予解决,包括肉体上的彻底解决,这也符合燕国新兴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们也乐于并支持姬康这样去做。

    但对于新兴的既得利益者,就肯定不能这样了,这是一个很朴实的道理。

    唯一不同的,先前的门阀贵勋同姬康是天然的敌对关系,而这新的一批既得利益者,则可以让姬康来引导的。

    燕国目前在土地方面,已经颁布法律禁止私下土地买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