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第二十二章 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第1/3页)
两人到了业州,和亲王自然要拉着龚亲去街上转悠转悠。
业州对于龚大人来说是故乡,对于和亲王来说却是未曾到过的城市,新鲜得很。
走在街上龚大人一边感叹着,一边看着这各自己曾经熟悉,但是如今却又如此陌生的城市。
业州是个边境城市,各方面都不能和京城相提并论。
虽说,业州的夜市,没有京城那么繁华、热闹,但是却也不乏生机和特色。
街上过有很多业州特色的物品和吃。
和亲王自然好奇得不得了,每个摊位都要去看一下。就像是乡下的孩子第一次进城一样,什么都很好奇。
龚大人也算是故地重游,虽然这些对于龚亲来说,再熟悉不过。可是,此时的心情,和孩提时候的心情也大不一样。
和亲王这一路上又是买东西,又是品尝吃,乐得很。
和亲王可是王爷,只负责买,只负责吃。龚大人则跟在后面,陪买,陪吃,还得付银子。
两人走着走着,走到了一处楼外。这里可是业州城内最大的青楼——陌上楼。
龚大人停下了脚步,站在请楼前,抬起头望着楼前陌上楼几个字,看着这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
“要进去坐一坐吗?”和亲王平静的说道。
“不了。身为朝廷命官随时都是保持自己的形象,这种烟花之地不是我们应该去的地方。走吧。”恭亲的语气中带着一些遗憾。
“这有什么?本王倒是经常去。难道龚大人还要回客栈换身衣服再来?”和亲王倒是随时都不忘打趣龚亲。
龚亲转了身,往回走,没有接和亲王的话。
和亲王看着龚亲离开的背影,似乎再说着这里龚亲和这里的故事。
八年前,那个时候龚亲还才只有十四岁。
这一年对于龚亲来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故,这个变改变了龚亲的一生。
那年父亲亡故,只留下母亲和龚亲。
母亲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农活和家务,本就体力单薄。即便日夜辛勤劳累,也还是只能勉强养活龚亲,再无多的钱财供给龚亲读书。
那一夜,龚亲的母亲找到龚亲,想要把家里情况如实告诉龚亲。
为了这事,母亲想了好多天,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告诉龚亲实情。
堂屋内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张有些年头的圆桌和几张凳子。
屋内昏黄的烛光,拉长的影子烛光,显得有些凉凉。照在母亲的脸上,越显得母亲的疲惫,苍老,无助,无奈,不忍。
龚亲是个懂事的孩子,看着母亲欲言又止,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龚亲知道,自从父亲离开之后,母亲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很不容易。
课余时间,龚亲虽说也会帮助母亲干些农活,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一年来,母亲苍老了许多。
以前龚亲父亲在的时候,这些田里的事都是父亲一个人包了下来。母亲就在家里,做些家务。
如今家里也算是一贫如洗,再无积蓄。
这些龚亲都知道,为了让不那么母亲愧疚、自责。
龚亲发起了脾气,“我不管,我就要去读书,夫子说了,我将来一定可以成为朝廷栋梁。”
“母亲知道,可是如今母亲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钱让你去学堂。”母亲的语气中带着一个妻子的委屈,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愧疚。
“这个我不管,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去学堂。这还是母亲的事,为何要因为母亲,让我不能去学堂。”龚亲说着这些话,心如刀割。
“龚亲,你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懂事。”母亲有些愧疚,有些生气。
“懂事,我就能去学堂上学吗?”龚亲倒是捡了最伤人的话来说。
母亲竟无言以对。这件事确实和龚亲懂不懂事没有关系,家里一贫如洗才是事实。
“过几年等家里情况好了,我们再去好吗?”母亲安慰道。
“不,我现在就要去。明年就是三年一次的科举,我一定要去。”龚亲说着,生气地跑出了家里。
跑到了树林里,一个人坐在林子里,这才留下了眼泪。
什么夫子的夸赞,朝廷的栋梁之才。或许今后都只能够存在于别人叹息,惋惜的话语中。
龚亲心里很难受,很不甘心,可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龚亲不想回家,一个人心不在焉、低着头、漫无目的的去了街上瞎转悠。
走着走着,走到了陌上楼门口。
陌上楼乃是城里有名的青楼。
十五岁的龚亲站在门口,看着门口立着一块招女二的牌子。报酬也清清楚楚的写在上面,相当的不菲。
毕竟要在青楼工作,自然是要遭受非议,若是报酬不高,怕是这辈子也找不到女二。
龚亲站在那块招聘牌子旁边,看了好久。
最后被青楼里的招揽客人的二赶走了,说他一个穷子,也没钱,硬是把他赶走了。
龚亲回到家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他不甘心,自己喜欢读书,自己想要报效国家。
奈何因为父亲的突然亡故,没钱交学费,自己即将面临辍学。自己虽有不甘心,但是家境如此。
为了不为难母亲,龚亲还当着母亲的面发了脾气。虽然是故意,但是这也有违夫子所教的人孝之礼。
站在陌上楼前,看着那一块招聘启示的牌子的时候,龚亲心中在莫名的嘲笑。有钱但是不能读书,读书的却交不起学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