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不吃腥的猫

    第35章不吃腥的猫 (第2/3页)

。当时读完觉得惊奇,纸上谈兵的赵括竟然有才?后来看过分析,无论从后勤方面到战力、国力,赵国必败无疑。如果继续由廉颇把守,赵国也是要败,只不过因为没有粮草而败,并非赵括这种被坑杀四十万大军。赵国当时国力和秦无法抗衡,又不从他国寻求战争资源。只是这番话在唐朝真的有人可以理解吗?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赵国之败,并非赵括之罪也。”郭礼说完,满座皆惊,唯有王守真一脸正视望着郭礼。

    王家人世代文人,自然了解这段历史。史书上明明白白讲述赵括纸上谈兵。

    如今郭礼竟然为赵括平反?

    郭礼考虑怎么说才能让王家人信服,至少不是完全无法接受的那种。想了很久,才道:“赵国与秦国在上党决战,本来就是在错误的地点发动的错误的战役。论国力,赵不如秦。秦国拿下巴蜀两郡,实力大涨。而赵国由于内乱,国库空虚,内耗严重。论将才,赵国廉颇,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占据其二。秦国有白起、王翦,亦占据战国四大名将之二,两国持平。论地势,上党原是魏国土地,实乃鸡肋。魏国不堪秦国压迫,将上党送给赵国。以赵国地形,上党实在没必要死守。论形势,赵括接手之时,赵国君主因为两年战争僵持,已经无法给大军补给,赵括唯有速战速决。兼之秦国早有准备,秘密换白起为将前往上党指挥。故此,上党之败并非赵括无能,即使孙武重生,如果没有外在因素改变,赵国必败!”

    王守真鼓掌,其他人愕然。王守真研究这场战役许久,努力从古籍中寻找蛛丝马迹,最终的结论连自己都不信。无论是谁当将军,赵国必败。

    说到底,战争打的是后勤。除非战力远超对方。蒙古后来之所以横扫亚欧大陆,在于蒙古人随身携带十天的食物,不存在短期补给的问题。马奶固态化为蒙古提供了容易携带大量充足的粮食,同时也为蒙古人的进军速度提供保障。

    在场之中只有王守真听明白郭礼的意思,没想到确有真才实学,王守真再不敢有轻视之心。

    王玄通和王玄礼虽然没有明白,亦知道王守真鼓掌代表着认同。家中只有王守真和郭礼在军中,其他人对此质疑,无疑还不够格。何况今日是碧瑶回门之日,不是什么朝堂策论争辩。

    “今日碧瑶回门,守真亦从边关赶回,我们好好乐呵乐呵。”

    碧瑶回到后院见过母亲,韦氏看着丫头半天,不确定道:“姑爷没有碰你?”提起这事,碧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