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羽化仙去

    第110章羽化仙去 (第2/3页)

拱手示意,陈嘉崇颔首微笑,不知道在想什么?门下省侍中源乾曜、左散骑长侍马怀素、右散骑长侍褚无量三位门下省官员走在一起,路上遇到翰林院张九龄、御史大夫裴光庭,郭礼颔首示意,看到御史中丞宇文融和李林甫走在一起,郭礼并未理睬。宇文融弹劾的事情,早有人告知郭礼。军方的裴伷先、郭虔瓘跟在老将军身后,就在进入望仙门的时候,忽然有个青年直奔郭礼而来。

    “下官大理寺少卿明珪见过寺卿大人。”明硅长相不俗。

    “大理寺官员没有圣谕不用上早朝。”郭礼以为这位少卿刚来不知道这个规矩。

    “下官懂得,只是仰慕寺卿大人久矣,心切之间来到早朝。”

    郭礼的粉丝?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今日的早朝注定风波骤起,李隆基坐在龙椅上,发现郭礼来到殿中。高力士一如既往的唱喏:“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御史中丞宇文融弹劾大理寺卿郭大人。昨日光华门外百官迎接,郭少卿竟然绕道春明门,视百官如草芥。”

    宇文融来势汹汹,率先给郭礼一个下马威。你是讨西大将军怎么了?你是栎阳县侯怎么了?该弹劾就要弹劾。

    百官无人说话,这个时候替郭礼说话,就是和百官作对。

    郭礼刚要站出来自辩,只听身后站出来一人道:“臣,大理寺少卿明珪认为宇文中丞弹劾无理。臣只闻君臣,未曾闻臣君,郭大人先见君而后见臣,正和君臣之道。臣闻昔日太宗时,曾夸奖过魏征之言谏议犹如明镜,宇文大人这么混淆理念,不堪明镜之称,臣以为宇文大人矫枉过正,属于构陷。”

    众臣哗然,大理寺何时有了如此能言善辩之人?

    明珪不但将宇文融的弹劾原封不动反驳回去,而且抬出来太宗和魏征的故事,直接说宇文融不配做御史。更可气的是宇文融还无法自辩,人家连太宗皇帝都抬出来了,你总不能说太宗皇帝错吧?

    郭礼听完暗中得意,这个小迷弟不错有前途。

    果然,宇文融黑着脸不自辩,等着皇上圣裁。

    “郭卿家入城见朕,符合君臣之道。宇文融退下吧。”

    “臣,中书令张说有事启奏。自圣上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文治武功,近日又有大败吐蕃,扩土小海的盛事,臣谏议吾皇顺应天意,封禅泰山。听闻处月的毗伽可汗、突骑施忠顺可汗有心向之,皇上可邀请一起前去。”

    “臣,门下省源乾曜反对。封禅泰山牵扯太多,路途遥远皇上的安危无法保障,更何况封禅泰山扰民严重。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臣,兵部尚书王晙反对陛下封禅泰山。自从府兵制改制之后,虽然募兵制招收十三万之众,远远比不上昔日四五十万。东巡泰山,臣恐乱臣贼子作乱祸国。”

    “臣,御史李林甫谏议陛下顺应天意封禅泰山…”

    “臣,御史中丞宇文融谏议陛下顺应天意封禅泰山…”

    “臣刑部尚书韦抗谏议陛下顺应天意封禅泰山…”

    郭礼看了看,阻止皇上去泰山封禅的都是忠臣,谏议皇上去封禅的大多奸臣。皇上率领百官东巡,一路耗费粮草无数,比边关打仗的消耗还要巨大。所以王晙反对的理由是扰民。

    “郭卿的意见呢?”李隆基突然询问郭礼。

    百官的目光全部聚集到郭礼的身上,李隆基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郭礼,明显要郭礼出面赞同泰山封禅的主张。只是如此一来,郭礼不免得罪朝中耿直的臣子。权衡利弊之后,郭礼终于站在朝臣中间。

    “臣,大理寺卿郭礼认为顺应天意封禅泰山并无不可,只需注意时候。如今国库盈余不足,贸然东巡只怕给朝廷增加负担。臣以为封禅泰山当在风调雨顺之年为佳。”

    李隆基满意的点点头,郭礼说出了他想听的话。

    “诏喻司天台察看天象,确定东巡日期。封王晙为朔方节度使,领兵部尚书,即日灵州赴任,严密监视室韦部落动向。”

    封禅泰山的事情尘埃落定,郭礼给了双方都满意的答案。

    张说等人劝谏成功,自然高兴;源乾曜和王晙劝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