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闲散的日子

    第十六章闲散的日子 (第2/3页)

本以为这刘县令要被锒铛下狱了,最次也要拔掉官衣罢落为民,谁知剧情反转,又让其戴罪立功了事。

    这刘县令,乃是同进士出身,得了功名后,又足足侯了两年缺,才补上了一个边地县令这么个实职差事。本想着大干一场等一任差事结束再使些钱找个门路,调回内地任个富县的小官,慢慢熬资历,名利双收岂不美哉!

    所以自打他上任以来,可是为民做了不少好事,鼓励耕种,吸引民户,修桥修路的博了一个晴天大老爷的好名声。

    在大宋官场有一句顺口溜,叫做,一年一考评,三年一大查,三次得个优,升官加一级,三次得个差,去职又待参。

    其余,若是考评为中,就只能升些虚名散阶再得些金银赏赐。

    今年恰好是刘县令三年一考的时候,一场兵灾却坏了事,本来是得了个‘差等’去职待罪的考评,后来考虑到以往的功绩,两下相抵得了中,留任再观!

    刘县令今岁已有四十五了,好好的一番精心筹划打了水漂,又想这金贼指不定哪天又来抢掠一番,哪来的机会给他将功赎罪,一时间竟心灰意冷,整日里纸醉金迷,吟诗作画!一手画技闻名祐川。

    一把手当了甩手掌柜,大小事务却是被二三手争的头破血流,孙主薄和新来的刘县尉你方唱罢我登场。新修的县衙一派乌烟瘴气,本来就不剩几个的小吏纷纷站队,为了能多捞些钱权互相下绊子出黑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下刘县尉,安理说排在县衙第三位的他是争不过二老爷主薄的,但是这位爷却是个厉害人物。

    三十五岁正当壮年,以前在大渡河伅军帐前效力文职武事,虽然没操刀厮杀于阵前,但也是经过大小战阵数十场的主。是个上马能知兵下马能管民的厉害角色,后累功升迁为祐川县尉。

    北朝时重文轻武的风气经了一场浩灾已轻了不少。

    再加上玩弄心智谋略也不次于官场老鬼的孙主薄,两下里竟斗了个旗鼓相当。

    俩官老爷打架,混成乞丐的狗儿是感受不到一点波浪的。出南城门时还与当值的刘队头说笑了几句,平日里常在这厮混,狗儿嘴又甜两方早相熟了。

    出了城门转道西北,快脚半个时辰便到了柴山。此时已过郁郁葱葱的时节,放眼望去满目枯枝败叶,正是砍柴的好时节!

    虽然少了很多遮挡物但是进柴山也得当心,毒蛇毒虫虽少了很多,山上又多是些兔啊獐啊这些小兽,因此大型虎兽这里是更本不用担心。

    要担心的是猎户设下的陷阱,这季节正是走兽贴秋膘的时候,各种小兽肥的流油。

    设个套抓只野兔炖了吃那香味想想就够满足的,即使舍不得吃担到东城也能换不少铜钱。因此这山里,被人下了好多陷阱。

    左手持棍右手持刀,沿着林间的小路往里走去,细枝和小树是决不能砍的,虽是自己家用的不必挑那些卖相好看的枯枝,但是大老远来一趟总不能捡些细枝烂叶回去吧。

    三人相隔个三五步,站成一排并肩往前走,遇到合适的就用柴刀砍下来丢在显眼的地做一堆儿,等回返时再收敛好。

    刚走了百十来米,小腿就有些乏累,又坚持的走了五十来步,彻底走不动了,三个人树底下坐一堆,一开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狗剩,这时候早早的闭了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