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灵光一闪

    第七十四章灵光一闪 (第2/3页)



    狗儿皱皱眉头道:“那行吧,钱员外那咱们就说好了,腊月二十八封市这天,小子再过来找你。”

    话毕,就背起背篓儿在钱员外的感谢声中走了出去。

    看到这儿,就有些人能猜出来了,不错,这狗儿就是钱员外的贵人。

    话说五天前,这钱员外一脸沮丧的蹲在街边,唉声叹气的喝着茶水,狗儿正巧在旁边歇着,就插话问了他一句。

    他回道说,家里卖的糖瓜被集市上糖人糖果糖豆这些商品排挤的是一点也卖不出去,眼瞅着一批货就要被折进手里了,家里的婆娘也是天天跟他吵架,嫌他老赔钱,一时间心情不好,就到街上松快松快。

    狗儿便安慰他道:“不行你就再折些价便宜的卖了呗!”

    “俺这糖瓜,本来就卖的不贵,再便宜些就要折本了,实在是不愿意赔本卖。”

    商品价格这个东西一旦降下来,再涨上去可就难了,也能理解他这么个想法。

    正在那琢磨着呢,突然灵光一闪,便跟他说,如果自己帮着他把这批货都卖没了,能不能给自己一些酬劳?

    钱员外一听立马就痛快地答应了下来,相约了五天时间,如果能把手里的货卖掉,就给狗儿两贯钱。

    等他走远了,狗儿就把刚刚哼着儿歌跑过去的王小乙喊了过来,又听他唱了一遍嘴里的童谣。

    拽着头发,便想出了一段词儿,加在了后面。

    告诉他回去让那帮小乞丐这几天只许唱这首童谣,而且是人越多越要大声的唱。

    然后这首吃糖瓜的童谣就传遍了整个祐川城。

    城里卖糖瓜的只有三家,其中铺子开的最大的便是钱员外,因此,到他家上门来买东西的客人也是最多的。

    灵光一闪就帮自己挣了两贯钱,乐的狗儿是走路都带飘,有钱了干嘛?

    当然是接着买年货啊,缺的东西太多,只好捡重要的买,想想家里还没有买桃符,就背着背篓向土地庙走去,据说哪里的桃符比较灵验,正好再顺手买两张钟馗像!

    桃符,便是在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后汉书·礼仪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正所谓驱鬼避邪专属法器,后世已经不多见了,大多被对联所代替,但也有一些偏僻山村会在过年时把大门左右两边各挂上个桃木小块儿。

    桃符在宋以前是专门用来驱鬼避邪用的,后来有个叫孟昶的。

    嫌弃桃符单调,难看,就在上面题了几句词,名人效应,下面的百姓争相效仿,然后这桃符就变了模样。

    因为他的题词改变了桃符的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即联语。

    联语,也就是对联的祖宗。

    孟昶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了写对联的第一人。

    桃符慢慢的又演变出了另一支,门神。

    用桃木板刻总是很麻烦,后来就有个懒人用纸张代替,画完一瞅,嗨,还挺好看!于是贴门神这个习俗就保留了下来,以前的门神画像除了画捉小鬼吃的钟馗外,还有好几个抓鬼的神仙像,后受唐朝时期几位大佬的疯狂魔改,传到后世就成了秦叔宝和尉迟恭。

    对联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