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十二章行路难,难行路

    第一九十二章行路难,难行路 (第3/3页)

,意思是河道拐弯的地方,所以这曲水县便是傍水建城,城墙是用厚厚的黄土夯筑而成,外面再包上一层青石砖异常坚固,城池前又引来江水围绕城墙一周,做护城河,是唯之两险,虽然城池建在平地上,但因为筑城的位置选的好,所以也算有所仪仗。

    城不大,民户也不多,大概五六千人模样和如今的祐川县有一比,城里的人大多靠编制竹器为业,所以曲水藤筐远近闻名,另外一业便是制陶,所烧的也多是些民用的器具,陶碗陶壶陶锅一类,简单好制。

    曲水县山多,还多是些凶恶大山,所以可种粮食的耕地特少,大多集中在白水江河畔两侧,没什么可形容的,一个字,穷。

    有人说“面朝黄土背朝天”便是形容那些穷苦老百姓的,但是连“黄土”都没有的人,只能用凄凉来形容。

    大批无地可种的百姓,云集在县城各条街巷,只为挣那二三十文一天的工钱,工钱一降再降,发愁的不仅仅是找不到活的百姓,还有县衙的官老爷。

    曲水县的县令是瑶族的大族长,治下的百姓也多是自家族里的族民,做的太过,会被族人戳脊梁骨,所以这些年颁布的各项政令可以说是春风沐雨,惠民多多。

    官是好官,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瞅着族人们饿着肚子挤在大街上嗷嗷叫,心疼啊!

    只好领着各寨百姓向大山要吃的,打猎毕竟不是长久的事情,种植才是王道,可山里的野兽实在太多,好不容易开出一块儿荒地,眼瞅着要熟了,百十个猴子和成群的野猪抱团涌来,一夜之间回到从前。

    气急败坏的江县令只好下令放火烧山,说烧山其实是在做个样子,一山连着一山高,火一单点着,被烧的不仅仅是讨厌的猴子,还有住在山腰上的寨民。

    不管怎么着,县令做出了姿态,泥腿子们问官府要土地的诉求算是不了了之。

    编竹筐的继续上山砍柳枝条,烧陶碗的也按部就班的玩泥巴,剩下没活干的仍旧聚集街头等雇主来招工。

    县衙的官爷见民情稳定下来,回到后宅他便大声的吆喝着美貌的女娘上酒上菜。

    当听到龙州来的队伍马上要到达县城时,拍着桌子就止不住的流口水。

    一千五百人的队伍,五百多辆的物资,多大一块儿肥肉,随便啃一口就够下面这群泥腿子们一年的吃喝。

    机智的江县令立马召开全县官员大会,讨论出了数十条揩油的妙招,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便是,所有商品一律涨价,不翻上两倍怎么好意思欢迎这帮客人。

    所以当队伍距离县城还有二十里地的时候,县衙派来接应的人已经敲锣打鼓的来了三波。

    当把众人喜气洋洋的迎进县城大营,大白天的城门居然提前关闭了。

    一顿清汤寡水的接风宴过后,热情好客的百姓就露出了真面容。

    “老丈,你这炊饼多少钱一个?”

    中午饭没吃饱,狗儿便和几个唐家村人出来找食吃。

    “不贵不贵”面前的老汉举着两个热炊饼,递给狗儿道:“小官人先尝尝老汉的手艺如何?”

    狗儿接过来,咬一口,嗯还行,劲道!

    “手艺不错,来三个!一共多少钱?”

    老丈嘿嘿笑道:“尊贵的客人,一共是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