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拜师

    第三七一章拜师 (第3/3页)

移至原刘家村位置,其余诸事皆顺,唯五百亩水田地问题无法安置,原地公田只有五百亩旱田,为不失唐家村村民对官府不满,下官只好就近在张村和李村征调了五百亩置换田,再给每户补钱二十贯,就当下官筹措银钱之时,两村村民突然出手,打伤衙役官差数人,为维护官府体面现已把闹事儿百姓拘在牢内,请上官早早差人前来处理,以下是闹事百姓认罪供词。”

    一口气念完公文的司理参军,扭头对蹲在地上磨匕首的一个黑大汉道:“崔三哥,这好好的祐川县突然出了乱子,咱们是不是得派人去看看?”

    黑大汉只顾磨匕首没功夫回话他,这参军便转身对另外一个正喝茶水的汉子道:“鲁参军怎么看?”

    鲁参军嗯一声,扭头瞅一眼仍旧在磨匕首的汉子,才回他道:“雷老弟!这件事儿两位上官可否知晓?”

    雷参军咳嗽一声道:“还没!下面的兄弟们直接给了我,这不,刚打开,才晓得这会儿事儿。”

    “没报上去,你个龟孙子先多个什么嘴,难道害怕脚上的小鞋穿得不够多?”

    蹲地上的黑汉子,握着磨好的匕首一边回屋一边冲着说话的人骂道。

    虽说品阶相同,但是人家是录事参军,且资历老到,挨他两句骂也不算啥,雷参军就赔笑的倒了一盏茶水递给他道:“我只是想问问两位哥哥,这封文书接下来咋办?”

    “能咋办!”黑大汉接过茶水喝一口道:“先递给王签判和贺书记还有那几个判官再说,什么事情,咱们只管跑腿,做主的还是那两位,莫要乱了规矩。”

    旁边的鲁参军也点头说是,问话的雷参军便招手唤过门口伺候的差役道:“去,把公文递给王签判和贺书记,归档完毕交给知州和通判。”

    衙役道声诺,便拱手接过他递来的文书,转身向签书厅走去。

    在宋一朝,州(府)衙门的主官是知州(知府),副职为通判。

    他们下边再设四位属官即诸曹官,有:录事参军、司户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

    这四大参军的职责,分别是总管本州司法刑狱的录事参军,也叫“刑狱总管”,明间俗称大宋提刑官的便是。

    司户参军是主管户籍、赋税和仓库的差事,司理参军类似于检察官,司法参军主管刑事侦查。

    在明清时期盛行的“师爷”一般是官员私人聘请,而宋朝这些幕僚全是正式官员,像签书判官厅公事、节度判官、观察判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观察支使)、节度掌书记等幕职官。

    在这之外,还有管兵的兵马都监,管官学的教授,以及随事而设的监当官,狗儿的官名,严格意义上算便是属于这个“监当官”。

    看着这些官很多,但是放到一州十几万百姓,任他们长上八条胳膊也干不完公事,所以在明面上,事情是这帮官在干,实际上还是由下属吏员去干。

    这些官吏干的所有事儿加在一起便是知州要干的事儿。

    涉及到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监察等诸方要事。

    而通判就是把知州干过的事儿再干一遍,其次,再替皇帝明目张胆的限制和监视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