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新来的

    第三七六章新来的 (第2/3页)

知一点悔改心,我的课你不听也罢,今天也不用打你了,你出去吧!”

    狗儿撇撇嘴,一上午翻来覆去的就念那么一页上的十几句话,早听的腻歪了,虽然你是先生,俺狗爷也不伺候。

    当下就对着先生拱拱手道:“那先生,学生就先回去了,下节课再来聆听先生的教诲!”

    “哼!”

    先生冷哼一声也不搭理狗儿。

    见这样子,狗儿就只好翻身回到自己矮桌前,收拾了里面的书本笔墨纸砚,仔细装进小竹篮里,就在一众同窗敬佩和羡慕的目光中,慢悠悠的走了出去。

    出了门,狗儿还很有礼貌的把门给关了起来,然后就听着屋里响起一道暴怒声。

    “如此闷热的天气,给我打开!”

    狗儿嘿嘿一笑,装作没听到的样子急急的跑了去。

    这座书院,整体是坐北朝南,前后分为四大区域,最后面的是住宿用的卧房,紧接着前方就是吃饭用的厨房,再前边是教学用的学舍,再然后是一片活动用的空地。

    学舍分主学舍和小书房。

    主学舍就像是一座大跨院一般,东南西北紧紧挨着十几间屋子,辉煌时这里面都住满了人。

    主学舍后面是一些小值厅一般的小书房,这种只有独立一间屋子的瓦房,以前是那些待考学子学习的地方,后来人少了,也没有那么多应举学子,金老夫子就把它们分给了来教书的先生,当做休息室或者办公房。

    狗儿主动被赶了出来,这外面大太阳晒的人头皮发麻,一时间也不知道去哪里玩,呆在这里至少还有片阴凉地,狗儿就抄着手在院里晃悠。

    时不时的还能听到附近几间学舍里学生读书的声音,和先生训斥学子的声音。

    虽然来求学的人少,但是按照学习进度,这书院里又分成了,甲乙丙丁等四个屋。

    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授课业,像是狗儿这种刚刚过了识字环节的,自然被安排进了丙字屋,学习更进一步的知识。

    十年寒窗苦读,换的金榜题名可不是玩笑话,就好似后世从幼儿班到小学中学高中,至大学一般,在古代,读书考科举的人家,也是从娃娃抓起。

    比如说如今归属金国的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的辛家,五岁的辛弃疾,对自己天天要学习的事儿就有些不满。

    自己出生的那年,正好赶上岳大帅的去世,痛哭流涕的祖父,在喝的酩酊大醉之后,就效仿大汉名将“勒石燕然,驱除鞑虏”的霍去病,给自己取名“弃疾”。

    寄予厚望的小弃疾,自从开始下地走路,能张口发言后,就开始背诵儿歌,学习《千字文》《百家姓》并练习大字。

    据前来授课的先生说,等发蒙认完字后,就开始正真的读书生涯。

    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每天起早贪黑的温习功课,等先生来了,还的背诵串讲给他听,若是过关,就开新课,旧书温完,上新书。

    到十岁前至少要把这四本书记得滚瓜烂熟,然后再开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几本书学完又是五年,这期间还要学对对子、缀句,进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