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新来的

    第三七六章新来的 (第3/3页)

学诗赋,像背韵部、历代名诗名词,还要写试帖诗。

    然后跟随专业先生,记本朝的讳字。

    像皇上的名字和同韵部的字,若考试时不留心写了,就会被斥退,还有,得知道一些特定的格式、律文怎么写。

    例如,提到皇帝、历代先贤圣人,分别要知道抬几格。

    期间还要练习书法。

    书法一道最为重要,你若是笔体不好,在第一关解举试时,就会被刷下来,后面的几关直接没机会参加。

    一天下来更本没时间到外面疯跑着玩。

    有些人翻看古书典籍,说古代读书人,整日里游山玩水的到处交朋友,哪怕读书也是红袖添香,这种情况,会有,但至少在十六岁之前没有,因为十六岁之前是打基础的年纪。

    等基础都会了,就得尝试着参加县里举办的“童子试”,童子试名字叫童子,但并不是只能懵懂小童参加的,它特指刚刚进学的学子参加的一种考试,类似于县里举办的资格考试,有时候一年一次,有时候两年一次,考中了,就能特拔去官府治下的官学里念书。

    像《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书本资料典籍,都可以在官学书库里找到,除了这些资源,还有教书的学究,也是参加过科举大比的官员,经验也更加丰富,并且还有官府下拨的“助学银”,若是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光一年的资助银子,就有数十贯钱,所以古话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因为有这些资源,就意味着进了县学,过县、州举行的解举试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是县学的名额有限,应募的举子众多,大多数人还是在私学里读书,就比如狗儿,哪怕是苏通判的门人,还不是在私人书院里读书。

    狗儿抄着手在廊道里遛达着玩,忽然听到某一间屋子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仔细一听,似乎是《论语》,这本书自己还没学过,眼珠子一转,嘿嘿一笑,就偷偷溜到门口。

    后世的教室有前后门之分,在这个时代却只有一个,而且为了散热,屋门也是敞开的,狗儿待在门口偷听,自然就被授课的先生给发现了。

    “门外的学子,你为何在门外偷听,而不进来?”

    狗儿正撅着屁股听呢,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当场一愣。

    官办的书院,或者大一些的学子们都有统一的衣裳,以前鹿苑书院也有,后来没落了对这一条就不怎么要求了,但为了区别自家书院的学生,学子们都戴着书院统一发放的头巾。

    狗儿自然也戴着,所以屋子里先生才称呼狗儿为学子。

    见屋里先生问自己话,狗儿可不能扭头就跑,只好规规矩矩的走到门口,施了一礼。

    屋里七八个学子齐刷刷的望了过来,狗儿心想,若是告诉他,自己是被自家屋里的先生赶出来,没事干就过来偷听,必然会被他们嗤笑,所以就开口道:“回先生,俺不小心迟到了,不敢进来就,就……”

    “过来受罚,下一次早些来!”

    “是先生!”

    狗儿弯腰拱拱手,嘿嘿偷笑的走进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