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年少轻狂,追梦路上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四四章年少轻狂,追梦路上 (第1/3页)

    人的成长,分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不能颠倒一般,若是违背了,就会迎来大毁灭。

    幼年,目标就是丝毫无差的发育成长,而少年时期就是学习各种求生技能,青年就是闯荡四海,到了中年便是立业和养育后代,最后的老年,就静静的等待死亡。

    看动物世界的人都会发现,那些年老的动物,有的会被逐出兽群,有的会主动寻死,目的是节省兽群资源,人类,是不会干出这种事情儿的,所以人类才能成为“高级物种”。

    在巴东,狗儿一行只停留了一晚,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包好行李继续赶路。

    平缓的地方就骑马坐车,遇水的地方就雇货船渡河,走走停停足足用两个月时间,路过了江陵府、洞庭湖、鄂州、江州和池州,然后到了江南东路,再往前走就是两浙西路了,距离临安都城也只有六七日路程。

    十一月末的徽州,只穿着一件厚袍子就可以了,这里气候不如四川甘肃那边四季分明。

    在这里,或许是因为临着东边大海的缘故,夏季异常炎热,就像是钻进了火炉中一般,而冬季也就是有些湿冷,走到街上,不像是在祐川,还得穿厚冬衣,因此,几人也省下了买冬衣的银钱,这一点好处,可是让众人乐呵了好久。

    除了气候这一点儿,众人还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本地的商业气息异常繁荣。

    几乎大街小巷,凡是人多的地方,都摆放着货物摊子,更不用提说走街串巷的货郎们了。

    商人,在权势链上毕竟是处于最底位置,被人家所鄙视,除非是家中真的走投无路了,才会经商,哦,这里的“商”,可不是前屋菜园里的菜熟了,拔出来摆到大街上售卖,这种售卖农作物的行为,算不得商人。

    那真正的“商人”指的是那些,脱离土地,长年游走贩卖货物的人。

    儒家文化有云,家中有老不远行,但是在当地,狗儿发现,街巷口坐着闲聊的老人,谈论的最多的话题是,“谁家的大郎,去了某某地界,贩卖了一趟货物,回来就盖了好大一座宅子!”

    或者是“谁家的儿子,出海了一趟,短短俩月居然挣了万贯家产!”

    那神态语气中,不见一点鄙视,反倒是浓浓的羡慕。

    让众人甚是不理解,也不怪狗儿不理解。

    徽州人能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这段话,说白了就是“地贫瘠,收不到粮食”,一大家子人哩,总不能喝西北风吧?所以只好做些买卖。

    讲究“经学致用”的顾炎武大大也曾说过:徽州人,“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所以这种经商的氛围便是区域与世代所造就的。

    也就是这种骨子里“吃不饱走天下”的念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徽商”这个商帮,就慢慢的壮大起来,以至于成了与潮商晋商,齐名的中国历史“三大商帮”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