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到达临安

    第四四五章到达临安 (第2/3页)

  喘气的都全了,还有不喘气的,所以香烛,纸钱以及裱装的异常精美的金银箔纸人马要买,既然买了这些,那门神画像、挂千、以及时下流行的对联也就顺便买了。

    东西买了一箩筐,回头一看,肉还没买,这全年就盼着这一口改善伙食的,要是没有买,回去了当家的可就埋怨死了,所以勤劳的妇人娘子们,就三五成群的来到了肉摊前,羊肉是不敢奢求的,所以猪肉、鸡肉和鱼肉就成了重点购买目标。

    一扇儿三指厚的肥猪肉刚刚才挂到勾子上,一转眼就变成大大小小的肉块儿装进了娘子们的菜篮子中,瞅一眼儿摊子前丝毫不见少的人群,卖肉的摊主急了,催着送肉过来的屠夫快点回去背肉来,屠夫也晓得事情重要,于是就火急火燎的往回跑,等跑回了屠宰场,才发现上一头猪的账,摊主还没给结。

    民间如此热闹,富有四海的皇宫大院,更是鼓乐喧天,笙歌鼎沸,奇形怪状的花石,以及被各式鲜花装点的亭台楼阁,就像是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般,殷勤的期盼着蜜蜂王能够登门而来。

    有人说了,这隆冬腊月的怎么会有花朵?呵,你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温室大棚这种暖房,汉代之时就已经存在了。

    花农们昼夜不停地在暖房里摊火,保持温气,培养花朵,在一些面积大的暖房里甚至还培育着各式绿菜。

    不光有暖房,一些达官贵人家还有“冷窖”的存在,打冰人在各大结冰的河流湖泊中,用锤子凿子打下四四方方的大冰块,然后用破麻絮被包裹住,运进城里到有钱人家售卖。

    一块二尺大小的冰块,也就一两钱银子的事儿,对于财大气粗的富人家,根本不算什么,他们往往会订购百十块儿,预备着全家老少过酷热难忍的夏季。

    京城大不易居,这句话在那个朝代都适用,所以为节省银钱的众人,就选择在临安府於潜县停留,此地距离临安也只有几十里脚程,两日时间便能赶到。

    在於潜县北四十里,有一座高达数十丈的绝壁,是当地有名的去处,名字叫天目山,此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从上俯视,左右相对如目。左边属临安,右边归於潜县。

    郭璞诗曰: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

    天目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如目。左属临安,右属於潜今曰东西天目山,此山,山极高峻,崖岭竦叠,一座怪山也。

    为何说它怪呢?因为有传言说,东南地灵,盖钟于天目矣,天目山是震东南运气之山,这话传的准不准,咱也不知道,但是在蒙古入临安亡赵宋社稷时,天目山无端端发生了山崩,典籍记载是发生在宋咸淳十年。

    有人说是宋亡之征兆,反正山崩后五年,宋蒙进行崖山决战,失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投了大海,大宋政权至此画上了句号。

    今年这个年要在外地过了,所以众人在思乡之外,还有了一份新奇感。

    尤其是王林,这个青川来的举子,自打到了临安府地界,整个人突然就像是吃了兴奋屎,天天在街上疯跑,别的人除了必须的生活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