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诺顿异地设分校

    第一章 诺顿异地设分校 (第2/3页)

到精益求精,直至每一位母校的特派代表,以及各大股东们都满意的校园完美竣工,校方这才长出一口气,如今万事俱备,只看生源了。

    遂张榜官宣,正式招生,广纳周遭优质适龄少年,且不限地域种族,凡具备才智贤能者,均可参与笔试、面试和机试考核,经校方层层筛选,最终择优录取。

    自此后,圣天使便聚集了一批批颇具特色,个性突出,玲珑剔透,才智俱佳的青葱骚年。于是,每天都在这条件优越的校园里,上演与其他中学相似的,属于少年人自己的花季趣事。

    《玲珑@少年》便如同攀树取果,摘选其中有趣片段十数枚,以期可于芸芸众生求知己,茫茫人海遇知音,同世间有缘者一道回看当初:青涩锦时,年少半知,荒唐无忌,故作矜持;扮帅装酷,心无城府,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或口没遮拦,好高骛远,不谙世事,顾影自怜;有心没肺,率性纯粹,本真善良,无知无畏;轻狂傲娇,简单粗暴,自负叛逆,时不时还要,作上一作,死上几死,无故自寻一些烦恼……

    这样美好又不安的日子,我们都曾经走过,只是很快就被成人世界的繁杂琐碎淡化殆尽,被世故练达稀释如水,被貌似长大的自己看不上眼了。

    青葱少年时,每个人都是一张平滑光洁的白纸,即便后来布满情愿或不情愿的斑驳色彩,也都曾经纯真干净过,多少都会有感同身受吧。如果您深夜拥被难眠,不如索性沏一壶热茶,灯下拿起这本书来翻一翻,与故事里的孩子们同享共乐、一笑会心,也是种不错的私人消遣,和记忆回溯吧。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母校:诺顿商学院的背景。

    诺顿商学院,是Y国一所古老而典雅的贵族高校,有些类似于咱们公办民助形式的学院。

    曾经数百年的沉淀积累,人文底蕴深厚。校园里面高手云集、人才辈出,学子非富即贵,个个谈吐出众,人人家世不俗。毕业之后,多数也是各界的翘楚精英、风云人物,羡煞旁人。

    因此,它历来都是某一票富豪权贵的子女们用以彰显身份、较量资本、展示品位的地方。当然,前提是:它有一整套自成体系的优质办学资源,和一大批业内资深的专家做教育顾问,还重金聘用了一系列德艺双馨的各界知名学者教授,打造出自己特有的高端教育品牌。

    这里,仅论身家、讲地位是远远不够的,智商和颜值也是被该校选拔和录取的重要标准。诺顿商学院的招生历来都十分严肃,筛选苛刻、沙里淘金、宁缺毋滥,这是众所周知的规则。

    可以说,在招收学生这方面,他们拥有极端的自信和任性,源于从来都不缺少赞助资金。因为,从这里的毕业生们大都不简单,早已渗透到全球范围内的,各行各业的顶尖核心位置。当然,虽也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平庸之辈,或是商界败类,但仍然掩盖不住母校的光芒。

    诺顿公学的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有自己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交圈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同学之间乐于相互扶持或彼此竞争,表面上音乐美酒、琴棋书画,云淡风轻、文明优雅,暗地里却常是高手过招的暗流汹涌、步步惊魂。就好像俄罗斯方块一样,成就迅速归于历史,一念之间的行差踏错,瞬间就可能输掉多年积累出来的全部身家。

    校友会还定期发布公告,召唤历届本校学友,回到母校参加五周年、十周年的大小聚会,扩展人脉、沟通渠道、促进联络,届时自然少不得对于母校的赞美,和真金白银的重磅回馈。大约这才是该校能够维系数百年盛名不衰,保持“不变之水准与恒久之骄傲”的主要原因吧。

    那么,就是这样一所很拽、很牛的诺顿公学,与现在的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有的呀!这要感谢来势凶猛、长盛不衰、愈演愈烈的跨洋留学风潮,和升学竞争的残酷。

    追随新一代留学热,国人争相出国在海外镀金,无论实力与贫富,仿佛唯留学才是出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