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百善孝为先(三)

    第二十四章 百善孝为先(三) (第2/3页)

损失,这个现象就值得深入探讨了。

    很多父母付出爱的时候不考虑对方是否承担得起,给了就得接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背负巨大人伦责任和心理压力的孩子,如果不愿沉默顺从,往往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叛。

    其实,叛逆的性格人人都会有,但最终到底会不会爆发出来,还要看压的石头有多重。

    这大约就是家长们口中的逆子,也是我们的家庭中常常会出现青春期遇到更年期的原因。

    其实,所谓的叛逆,无非就是孩子长大了,开始独立思考了,具备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差异,往往会与家长的想法不大一致。于是,有些家长就不理解不淡定了,便站在道德的高处,用孝顺和恩情的大石头,来限制不同的思维模式,打压异见,强求一致。

    孩子自然很冤枉,要么是屈从,变成温顺听话的妈宝儿,要么就反抗,变成不孝的逆子,或者是浪子,于是也就被判定为白眼儿狼不懂事,不够谦恭善良了。

    其实,那些强势的父母在不淡定的时候,不妨也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来着?是不是也想逃离长辈的大石头,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哪怕会因此吃亏上当头破血流一回呢。被窝里偷看禁书,装病翘课去看电影,给仰慕的同学递小纸条表白,都是在尝试:不听话。然而,这并不影响你们现在成为一个三观端正、事业有成的谦谦君子,或业界女强人啊。

    慈母多败儿的结论不是偶然的,证明:并非每个完全的付出都能百分百收到对等的回报。也不一定是孩子不想回报,不懂感恩,只是远远不够。而长辈们所认为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施加在孩子身上,很可能就变成了无形的压力、愧疚、亏欠、负债,甚至是桎梏、是罪恶感,会让他们有种被强加的无辜和委屈。为了不受道德上的谴责,只好放弃自己,或者充当叛逆。

    母慈子孝是很美好的亲情,但也应该有度,有分寸,有界限感,而不是你我不分才叫爱,牺牲自己方为孝。

    如果长辈不能接受孩子的:独立思维,独立人格,能独立选择自己的三观、爱好、前途,甚至姓取向,那么这样的关爱和付出,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与霸道?怎么赢得真正的孝敬?还指望如何回报?即便有些子女做出听命恭顺的尽孝模样,也是迫于社会舆论、责任和道义,并不一定是出于真心的爱慕和敬仰,真心的回馈报恩,难道这就是家长们所希望的“孝”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用这样模糊不清的标准去衡量“孝”,怎能再去判断他们是否“善”?故“百善孝为先”的孝,一定首先是平等人格下的,真心回馈报答长辈的孝字。谢谢!

    七号亓官阆月的论点是:孝是感恩,除了感激施恩的人,当然还可传递回报给其余的人。就像《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为了感恩主教的以德报怨,在发达后帮助了更多的人一样。一套被盗的银质蜡烛台,唤醒了一个浪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