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飞机往事

    第四十二章 大飞机往事 (第2/3页)

术员罢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测绘设计组可谓人才济济,几乎囊括了当时永宏厂所有精英。

    只不过汇聚精英的设测绘设计组,改变不了当时落后的科研条件,厂里当时没有专门的测绘场地,只能把成品仓库腾出来,当做发动机存放和测绘的场所。

    为了保密,门口昼夜都有部队的战士站岗,窗户不敢开,夏天库房里又闷又热,温度超过四十摄氏度。

    当然严酷的环境不算啥,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关键是发动机本身,林林种种有两万多个零件,因此设测绘设计组的人首先得搞清楚发动机的主体结构,而后是材料情况、装配工序、配套成品件儿的加工活替代方案、电子系统、滑油系统、轴承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将这些零件从英制单位一律换算成公制单位。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种大飞机使用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实在是太复杂了,一只稳稳当当在天空中飞行数小时的铁鸟,一个必须安全起降无数次的飞行器,它以钢铁为肌肉,以燃油为血液的心脏,其复杂程度达到了人类智慧的顶峰。

    但设计制造它的是人而不是神,整个把能源转化为超音速飞行动力的过程神秘无比,让人顶礼膜拜。

    样品只有一套,非常宝贵,还得重新装配起来供发动机试车,绝不能破坏。

    测绘设计组的几十号人按分厂车间包干,成立涡轮、压气机轴、盘、叶片、燃烧室、火焰筒、机匣、尾喷管、成套成品件等十几个专业小组,分别测绘零部件儿。

    冶金和化工小组负责分析化验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研究热处理和表现处理工艺。

    就这样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改型涡扇发动机的测绘和全部技术资料的编制。

    要知道当时可是在特殊时期,绝大部分工矿企业完全瘫痪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永宏厂能完成涡扇发动机的技术测绘工作,不得不说是一项奇迹。

    然而就在永宏厂准备按照变成的技术资料,开始备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