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舰载歼\强击机

    第四十五章 舰载歼\强击机 (第2/3页)

于是便盯上了舰载歼\强击机这个配套的试制项目。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永宏厂还想在国防军工事业上有所作为,陆续上马的新机型永宏厂要么是没赶上,要么是没挤进去被人给刷下来,弄得偌大的厂子只能靠维护歼六战斗机和涡喷6、涡喷7发动机过活。

    如果部队一直抱着歼六用一辈子,永宏厂也就不着急了,问题是部队怎么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歼六总有退役的哪一天,新机型早晚要成为主力。

    所以永宏厂无论如何也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否则一旦歼六退役,永宏厂即便想修飞机,也没那实力,淘汰在所难免。

    这个趋势厂领导们都看得很清楚,知道转型势在必行,关键是怎么转。

    以俞厂长为首的绝大部分厂领导看好民品的发展,认为在保留部分军品生产能力的同时,全力进军民品,而已何总工为首的一部分人则认为,永宏厂既然是国防军工企业,那军品就不能丢,要转型也要往更高层次转。

    双方理念不同,但出发点都为永宏厂好,既然双方僵持不下,干脆两条路线并行,由俞厂长主抓民品创造效益,而何总工负责军品争取试制项目。

    要不怎么说部委直属的大厂就是豪气,谈不拢就两手抓,反正是摸着石头过河,连中央都是一边摸索,一边改革,永宏厂这么做无可厚非。

    于是俞厂长扎进民品就一去不复返,何总工则默默积蓄力量准备把部队的舰载歼\强击机试制任务一举拿下来。

    然而何总工想法是好的,问题是部队不是他家开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算是试制型号,部队也想搞出个符合自身条件的可用型号,因此对试制厂家的技术实力看得很重。

    永宏厂在参与试制型号竞争的几家航空企业中,实力只能算中等,技术情况并不突出,按理说充其量只是个陪跑的角色。

    好在何总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