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号:运6

    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号:运6 (第2/3页)

于S—70“黑鹰”直升机的飞行员不得不穿着厚厚的航空服,带着氧气面罩一次次飞越七千多米的高海拔山脉,往来于藏区南部与藏区腹地。

    最后,S—70“黑鹰”直升机性能再强终究是个直升机,天生航程短不说,对于高海拔山区的扰流抵御能力也不强;因此每次执行任务都需要经过几次转场才能抵进任务前进基地。

    执行任务期间还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在前年还发生过一起机毁人亡的事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种种的一切令空军急需一款能够承载一定货物,具备一定远距离飞行能力,拥有八千米以上的实用升限飞越高海拔山区的基本性能,同时可以在在数百米的简易跑道上自由起降的固定翼,低成本、多用途小型运输飞机。

    作为对藏区南部地区补给运输的主力机种。

    这些要求要是放在内陆,老运5可以轻轻松松完成,可一旦上了高原,这些指标就不是一般的苛刻了。

    要知道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可不是简单的把发动机马力增大就能解决的,如果这么简单,二战时期的盟军的驼峰航线也就不会被飞行员们称为死亡运输线了。

    实在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不但海拔高,内部的扰流也极其复杂,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被卷进去。

    轻则让飞机的飞行姿态不稳,严重的直接就能把飞机活动部件儿给冻瓷实喽,如果没有高效快速的除冰系统,飞机立马就会跟个冰坨似的一头栽下去。

    除此之外,高海拔地区低温缺氧,基本的氧气供给和温度控制该怎么解决也是个难题。

    当然还有适应性极强的短距起降能力,藏区腹地还好说,藏南地区地形复杂,且物资匮乏,最多能平整出一条几百米长的砂石平地,这还是在夏天。

    冬天的话大雪封山,连这样的平地都难找到,只能在雪原上起降。

    这就需要飞机有极强的适应性。

    如此高难度的指标,别说是国内难以办到,就是放眼世界都很难找到合适的,不是具备短距起降能力,运载量和实用升限不达标;就是飞行高度能轻松突破一万米,但起降距离至少要一千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