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不见的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1.“看不见的手” (第1/3页)

    导语:

    经常会有这样的生活细节:当所在的小区的菜市场上土豆从2元/斤上涨到2.5元/斤时,人们会发现整个菜市场的土豆都是2.50元/斤。这就是市场机制的奇妙作用:仿佛一声令下一样,什么都改变了。

    土豆的价格为什么能一下子就统一起来?人们为什么能以合理的方式完成复杂的社会分工?经济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解释复杂的经济规律是如何运行的。为什么某些人做这些事,某些人做那些事?信息是如何在人群中交流的?决策又是如何做出的?这些问题涉及经济的办调机制。不同的经济社会有不同的协调机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体制。

    “看不见的手”这个经济学术语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干预经济活动。

    关于调节经济的机制,其中一种协调机制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所拥有的,并且由**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