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吗?

    4.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吗? (第2/3页)

人才”?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产中发挥作用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和性别,只要你的劳动价值能被社会所承认,你就是“人才”。曾经何时,大量的“农民”拥进城里,身上带着泥土的芳香,城市人避之不及。鄙视和冷嘲热讽的目光没有吓跑这些“泥腿子”。正是由于“农民工”身上这种不怕脏、不怕累、忍得住耻辱和勇于低头、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农民工”牢牢的在城市站稳了脚跟。

    人们总是说“劳动最光荣”,也许“农民工”的心理所想的没有那么复杂,他们所想到的只是今天的劳动能换来多少回报。知识没有多少,但有的是力气。实际上,我们一直轻视了城市里的这些“流动的特殊人群”,当中国的文化教育进程在飞速前进的时候,我们还始终用“愚昧和无知”来度量“农民工”这个群体。

    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传播,广播电视等文化传递使农民和城市里的人在思想和文化意识上没有根本性的“鸿沟”。城乡之间,唯一保留的是残缺不全的“户籍制度”和不合理的城乡“公共财政”覆盖制度。城市里的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保留着高人一等的孤傲。由于农民工的数量过于庞大,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城市的环境卫生和成为治安隐患,由此引来了少数城里人可以有嘲弄和轻视“农民”的理由。

    直到今天,公平正义的呼声要求打破城乡差距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然而,城里人始终不愿最后放弃自己高出“农民”一等的机会,还在竭力为维护垂死的“户籍身份”作最后的辩护。大学生自然是“城里人”了,其中有相当多的人都是来自农村。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民的孩子都渴望上大学成为城里人。把上大学当成“考状元”在农村盛行了很久,由此可见大学生身份地位的不同凡响。

    历史上人们就有一种习惯,书读多了就会犯一种毛病,知识分子多是看不起劳动者,大学生很多时候也是把自己看得比农民高贵。但是,今天不同了,就业难的压力下,很多农村出来上大学的孩子,由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