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来自外太空的“低碳经济”

    9.来自外太空的“低碳经济” (第3/3页)

氧化碳排放量到2020年要相对于1990年减少20%的目标做出贡献。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范围内悄然打响。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力,也是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环境保护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具有显著的推进意义。同时,中国在低碳经济的三个行动领域,即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建设性能源项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具有培育成为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然而,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面对如下挑战: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传统实体经济特征突出的高碳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0%以上,高碳能源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1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从1993―2008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8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传统实体经济向低碳经济转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据估计,以2008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要花数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作为尚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沉重负担。

    尽管如此,为了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仍然应该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并且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大力推广。目前,国内有10个城市率先推动LED绿色照明和电动汽车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趋势愈发明显。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将是绿色的中国、环保中国,极端气候现象出现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