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精明未必是真聪明――囚徒困境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1.太精明未必是真聪明――囚徒困境 (第1/3页)

    导语:

    在“囚徒困境”中,如果两个嫌疑犯相互“串供”,这个名词在经济学上要文雅一些,称之为“合作”,就能达成最好的结果;或者换个角度,当他们首先替对方着想时,也能获得最短时间的监禁。这时,问题就变得深刻了:每个人的利己行为,导致的最终结局却是对所有人都不利,只有合作,才能使得大家获得最多的利益,形成“双赢局面”。

    “囚徒困境”既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又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博弈论。警察抓获了两个重要的嫌疑犯,却只掌握了很少的证据,如果就此量刑,嫌疑犯将只受到很轻的惩罚。所以,警察就采取了这样一个办法。将两人隔离,然后分别对每个人说:

    (1)如果你认罪,而你的同伙沉默,那么他将被判10年监禁,而你将马上获得自由。

    (2)反过来,如果你的同伙认罪,而你保持沉默,那你将被判10年,他将自由。

    (3)如果你们两个人都认罪,每人都将被判5年监禁。

    (4)如果你们两个人都沉默,你们每个人只会坐1年牢(因为警察证据不足)。

    稍加分析,我们会发现,每个嫌疑犯可能面临的监禁分别是10年、5年、1年和O年。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避开10年的漫漫铁窗生涯,马上自由。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每个人最终的刑期并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是两个人一起做出选择后的结果,即需要两人共同来达成。读者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嫌疑犯的角度去考虑,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奥妙,甚至还能体会到有关人性的问题。

    当然,经济学家更关心的是其中的“博弈论”原理。一般地,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过,做生意的人都不是傻子,你希望利益最大化,我也肯定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