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3章 垂帘参政

    第0003章 垂帘参政 (第2/3页)

。所以现在‘求和’才是上策。”

    曹太后笑容殆尽,眼帘低垂,继续听着。

    大司马唐振一言不发。

    丞相孟丹青泰然笑道:“这一点,连桑腊王也看得清楚,所以他们只是口头呼应男贾人,而并没有真正发兵。”

    御史大夫西门真森点头道:“只要男贾人一与我们开战,他桑腊就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话说到这里,谈判似乎是陷入了僵局。

    可曹太后手里的牌还没打完,就在她准备再说话时,一个身穿玄黄锦衣的少年闯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一名宫装少女,和十二名体格健硕的武士。

    少年横眉冷目,怒道:“难道你们就眼睁睁看着河北大地被胡人霸占吗?从朕还是弘农王时起,整天看往年朝政,总能看到‘求和’字样,可是求了二百年,割出去多少河山,嫁出去多少公主,送出去多少金银绢匹,结果又如何?先帝把你们三个留给我当辅政大臣,可你们是在帮忙,还是在拆台?朕要打,你们还敢说求和,你们是想造反吗?”

    梁朝的军队,分为皇帝亲属部队、门阀部队、和地方武装。

    以前地方武装,指的是节度使镇所部队,比较强盛,后来梁高祖和几大门阀合作,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招兵权。因此次大规模撤藩,还曾经引发“康杜之乱”,范阳节度使康歆贤和登州节度使杜效忠,联合反叛,从范阳和登州发兵,直逼洛阳八关。

    那次战争,朝廷折损两大门阀,但也彻底消灭了各地节度使反叛的心火,纷纷同意撤藩,降低部队规模,增加各镇所的朝廷特派官员的权力。从此节度使部队的规模,被压制得死死的,不允许超过两个营,一个营最多六百人,否则就是叛逆,十恶不赦,株连九族的大罪,同时他们的家眷,也都被“请”进洛阳城里。

    有的人说,这次战争使大梁朝受了内伤;也有人说,这其实是皇帝的阴谋,借此机会,彻底控制住地方武装,也削去了两个大门阀。

    以前,赵氏家族本身就是一大门阀,依靠其它门阀势力帮助,建立大梁政权,可后来,各门阀拥兵自重,威胁皇权。

    虽然高祖采取了一些手段,可直到他死,也没能彻底解除门阀势力,二百年过去,现在再想消灭,就更是积重难返。

    维持住平衡,已经实属不易。

    或许这多年来,三大门阀已经和皇权找到了平衡点。尤其是在面对有外族侵略的时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至于何时打破平衡,这个难题,还是交给没有外族侵扰的年代去解决吧。

    可大梁建国二百年,就没消停过。内忧外患不断。

    各大门阀之间虽然暗流涌动,却一直没找到机会互相下手。

    赵氏皇权几次摇摇欲坠,竟然都挺了过来,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奇迹。

    看着十六岁的小皇帝,凝眉瞪眼,曹太后一阵心酸,可这次,小皇帝却底气十足,因为他培养的十二名武艺高超的护卫,足可以把面前三个老头重拳锤死。

    但小皇帝并没有这么做,在得到三个老头的肯定答复后,便让他们走了,让他们回家想好作战计划,下午再来谈。

    御花园。

    “皇妹,你看皇兄今日表现如何?”眉眼灵动的少年皇帝,溜溜达达,忽而站定,掐住一朵梅花。

    长安公主赵雅乖巧站立在皇兄身旁,一笑道:“皇兄今日好大的脾气,赵雅都不认识了呐。”

    少年一笑,掐掉梅花,送给长安公主,“这三个老不死的,以为我还是刚登基时的十三岁小孩,欺我太甚。我迟早要主政,他们手里的权力,应该适当收一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