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9章 唐太后垂帘听政

    第0449章 唐太后垂帘听政 (第2/3页)

不妙,连忙顾盼左右,却发现群臣怒目而视。

    唐琪掀开帘幕,只见皇后身披铠甲,手握长剑,身后还跟着几名刀客,面带杀气。

    白崇光连忙向唐琪身后望去,突然笑道:“曹飞狐,你还等什么,快杀了她!”

    话音刚落,曹飞狐突然拔刀,手起刀落,在一片惊呼声中,一颗人头落地。

    鲜血喷涌,人头翻滚。

    只是这颗人头竟然是发号施令之人的人头。

    白崇光自以为已经掌握曹飞狐,可不曾想早被唐琪捷足先登,白崇光控制的只是曹飞狐的假亲戚。唐琪心中感叹:“白崇光这个人只是着急了一些,如若再给他一些时间,必将无法收拾。”

    唐琪并没理会白崇光的尸首,而是当着群臣的面,指着这具无头尸体,当堂控诉白崇光的累累罪行,为那些枉死的战将大臣平冤昭雪。

    唐琪还列出一份名单目录,号称第一批昭雪名单,其中包括唐溯、唐潇、林崇阳、张之魁、万霖、黄英、张潘、倪天鼎、韩当、樊稠、西门晴空、洪冥善、孟昭阳等一大批战将臣子的家属,把他们都从牢狱中、边疆奴地、甚至是刑场上直接释放,并且发放抚恤金,归还家产。

    把毋敛寅从大牢中放出,唐琪任命他为昭雪监督官,进行第二次排查昭雪。

    先把有把握的兵控制住,唐琪亲自带领,其余兵分割检查。唐琪命扈兰花为京畿卫戍纠察大都督掌握三分之一兵符,任命张云龙之子张啸洋为左军总督驻兵城外掌握三分之一兵符,其余三分之一兵符掌握在兵部尚书唐初庵手里,命他三人排查白崇光余党,唐琪言道:“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

    排查十日,纠逮五千余人,格杀勿论。

    清除完毕,并未引发哗变,皇后甚是满意。

    给扈兰花、张啸洋、毋敛寅留兵十万驻守洛阳,皇后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向河西而去,并且带上了两个孩子。伍九文学

    不久后前方传来消息,皇帝带领大军抵达武威之后,感觉身体不适,并未着急攻城,不久皇帝驾崩,玄甲军哗变,后由玄甲大将曹破虏镇压,揪出魁首,乃是受白崇光所惑之岑参,曹破虏割掉岑参头颅悬挂辕门。据说皇帝临死前已经预测到岑参会叛变并告知曹破虏,所以曹破虏镇压哗变并不很困难,也未造成太严重后果。

    这时皇后暗藏太子兵抵大寨,唐琪命曹破虏带着皇帝的棺椁来见。

    曹破虏竟然闭门不出,让使者回话说,不拿下武威,不夺回太子,便不见皇后。

    唐琪再派人告诉曹破虏:“你忠于旧主,哀家并不怪你,可是,哀家能兵不血刃拿下武威,夺回太子,到时候希望你能看清形势。”

    曹破虏不信。

    可不久后,他眼瞅着典刑、白恪、唐渊、王天鹏的大旗从眼前飘过,规规矩矩来到唐琪阵中,已然成了唐琪的部队。

    太子赵岭高坐将军台,宣召玄甲大将曹破虏来见。

    这时曹破虏恍然大悟,带着皇帝棺椁,拜见太子和皇后,哦不,应该是皇帝和皇太后。

    ——

    至德十一年十一月,大雪飘飞,至德皇帝的棺椁被运回京城洛阳。

    仁君驾崩,百姓为至德皇帝披麻戴孝。

    至德皇帝十三岁登基,执政十一年(虚年),基本奠定统一大势,享年二十三岁,最终葬于仁武陵。

    这十一年里,充满了斗争。

    少年时就跟丞相孟丹青、大司马唐振、御史大夫西门真森斗争,自己斗不过,在曹太后的扶持下艰苦斗争。

    执政期间,内忧外患不断。

    刚继大位,同时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战争局面,打男贾、和右律、西进桑腊、抵抗东胡、进兵西域、远征不周山、横扫漠西北、彻底驱逐突厥残部、征讨荆州孟氏门阀、洛阳保卫战、连续两次梁汉战争、推翻曹太后势力、第三次汉中战争、进军西川、梁晋战争爆发、平定大理、梁辽河北战争、逼降南晋。

    在赵策临离开洛阳之前,曾经对唐琪说过:我死后,一定要善待曹太后,我的功劳,一半都是母后所赐。

    可惜,赵策的遗言并没有实现。

    闻听至德皇帝驾崩,曹太后极度抑郁,绝食而死,享年四十四岁。

    忠仆犁万堂上吊自杀。

    唐太后以国母之礼厚葬太皇太后曹法地,与先帝(赵策之父)合葬于孝陵,封为柱国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