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昏惑之年 十三章 学英语,遇知音,不务正业

    第一卷 昏惑之年 十三章 学英语,遇知音,不务正业 (第2/3页)

,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正在他身上蔓延。

    “继续说。”

    “有天晚上,我睡觉了的时候,听到那边楼里面有哭声,叫的特别惨,就像是林正英僵尸片里面的厉鬼哭声一样。当时我就想到你了,我想的是我们既然会一点,那不如进去看看,要是有鬼的话我把符拿上,如果没有就当是练胆。放假过后我去踩点了,烂尾楼外面一个人也没有人管理,如果我们进去的话,应该不会有人拦。敢不敢去嘛?”林颖一脸期待。

    “去肯定是敢去啊,关键是我们得准备点东西啊!像桃木剑、糯米、鸡血、黄符、红绳等等,我们都还没准备。万一要是真的不干净,我们不就逑了吗?”晓峰说的不无道理,自古有将军不打无准备的仗嘛!

    “那这样吧,明天星期天下午刚好还有课,我们今天回去准备这些东西,有的没的我们在QQ上聊嘛!”最终两人约定在第二天行动。

    回到家后,晓峰翻箱倒柜的找明天要用的东西。父母很不解,问他是怎么回事,晓峰支支吾吾的敷衍过去了。临了,晓峰和林颖两人一合计,还差一样最难找的,就是桃木剑。林颖临时想到电影里面铜钱剑好像比桃木剑还厉害,刚好自己逛展销会的时候买过,可以用这个代替,两人一拍即合。

    翌日上课,晓峰一节课都在焦急的等待着下课,因此也就没有心思听课了。刘老师趁课间休息的时间问晓峰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晓峰嗯嗯啊啊的不想回答,他越是这样刘老师就越想要得到答案,但是晓峰就是不说,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终于挨(等)到了放学,晓峰和林颖激动的手都有点抖了。两人骑上自行车,直奔北门上的烂尾楼。

    拐过繁华的步行街,就要走上坡路了。

    这条路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民国时,为了防止周围的山贼流寇,县城的四大城门是按山势河流的走向建的,而北大门正好临山,所以依山而建。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八十年代,为了给即将到来的经济体制改革铺路,县城拆城门,修公路,在四大城门建立了基础的市集(那个时候小县城这边,买菜叫赶集或者叫赶场)。到了现在市集早已变成了规模更大的、货品更多的市场了,土路也变成了柏油路,但是这条路的坡度一直都没变。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晓峰和林颖终于气喘吁吁的到了北门菜市场。由于这会儿是下午的四点左右,菜市场的人还是有点多,如果现在过去的话可能会被发现。

    林颖在前面带路,晓峰慢悠悠的跟在后边观察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