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刀下留人

    第245章 刀下留人 (第2/3页)

决议、任命、布告、檄文、消息等一经其登载,马上不胫而走,很快会家喻户晓。九江、上海、湖南的销量最多,有力的支持了那几个地方的起义,而事实上这三地也是最早响应首义之地。

    武昌起义初期,清廷封锁消息,京津地区,有人不惜五十金买一张《大汉报》。广东、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大汉报》售价也常在一二元之多。

    “洛阳纸贵,不如《大汉报》贵。”“一张《大汉报》,十万毛瑟枪。”是一段时间里,挂在人们嘴上的话,足见《大汉报》在当时影响之大。而这《大汉报》的创始人,就是胡石庵。

    胡石庵,亦名人杰、金门,号天石、忏憨室主,天门竟陵镇人。

    父乔年,字鲁生,清翰林侍读,历任乡试副考官、江汉书院长。

    胡石庵十七岁以案首入学,博闻强识,被誉为“鄂中奇才”。十九岁赴北京,与谭嗣同交好,是戊戌变法积极参加者。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回武昌,肄业于经心书院,结识唐才常。一九零零年辅助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义,胡任参谋。事败躲到上海,被捕入狱。

    获释后投保定徐锦帆军,胡任教练,曾与八国联军作战。兵败后,徒步回鄂,再入经心书院。因公开鼓吹革命,被开除。

    在武昌卖画为生,结识刘静庵等,曾跻身“汉营”,秘密运动新军。

    一九零四年襄助刘静庵、吕大森等组织武昌科学补习所。同年冬与马天汉、王禹田等设伏汉口火车站,谋炸清兵部侍郎铁良,事泄被捕。

    审讯时,武昌巡警道冯启钧以刀一柄、银一锭置胡面前道:“听若所欲也,但一言”。

    胡愤然作色,抉银持刀,昂然回答:“皆欲也!公必欲如何也?五步流血矣!”

    最后终因证据不足获释。

    随赴上海,为报馆撰文,参与爱国学社活动;次年回武昌。

    《大汉报》不仅宣传武昌首义,也指导人的行为。

    起义初期,有很多过火行为,城内捕杀满人成风,甚至见满人就杀。

    满清贵族宝英、铁忠的公馆都被抄没。

    宝英的一个妹妹,被杀前哭着说:“我们有什么罪?先人犯下的罪孽,为什么拿我们来抵命?”其状甚哀,令人同情。

    《大汉报》马上对这种搞民族仇杀的极端行为,进行口诛笔伐。倡导五族共和,制止滥杀无辜的歪风。

    在阳夏战争期间,汉口被清军占领,《大汉报》迁到武昌。报社设在斗级营一家宾馆,坚持每天出报,日发行量每天还在三万份以上。

    汉口租界的外国人,每天派人过江来买报纸。占领汉口的北洋军,也有人偷着传看《大汉报》。

    胡石庵得知此情况后,专门在报纸上开辟一个专拦,用白话文,规劝北洋士兵。

    汉阳失陷后,黎元洪撤离武昌去洪山,鄂政.府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停刊。《大汉报》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不但坚持办报,还经常发号外,用以安定民心。

    那一年的十一月,黎元洪为表彰《大汉报》对革命做出的特殊贡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