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
第422章 游学而非留学 (第1/3页)
莱比锡(德语:Leipzig),位于德国东部的莱比锡盆地中央,在魏塞埃尔斯特河与普莱塞河的交汇处。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南部属厄尔士山山前地带。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超过600毫米。易北河流经东北端,穆尔德河流经中部。
面积297.8平方公里, 人口约60万,是德国东部的第二大城市,距柏林以南165公里。
市名莱比锡在当地古语中,意思是“种有菩提树的地方”,市区、郊外处处可见水绿色的菩提树。
莱比锡工业发达,褐煤开采和加工、化学、重型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加工、印刷、烟草为重要工业部门。西南部以种植小麦、甜菜、饲料、虾蟹为主,东北部种植黑麦、燕麦、马铃薯,有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
大诗人歌德十分喜爱这里,称它为“小巴黎”。这里街道整洁,商业繁华,是世界闻名的博览会城、书城和音乐城。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国际博览会在此举行。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曾在市内的托马斯教堂担任乐长20多年。该市著名的格万特豪斯交响乐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莱比锡大学的核心地带在奥古斯都广场周围,主楼奥古斯都楼颇为壮观。可惜整个大学的核心建筑现在已荡然无存。
该校设有中国文史研究所,主持该所的康德拉(中文名“孔好古”)教授早年曾在北京译学馆任教,他十分乐意招收中国学生。蔡元培便由康德拉教授介绍顺利入学。在填写入学申请表时,蔡元培担心自己年龄太大而不被录取,就把年龄少写了5岁,实际年龄40岁写成了35岁。
与其他人求学不同,蔡元培把在德国的求学称为“游学”,而不是“留学”,因为他的目的并不是为拿学历或者学位,而完全在于汲取知识、开阔眼界。
在蔡元培入读德国莱比锡大学的20世纪初,这一时期,康德、叔本华、歌德、莱辛等具有划时代影响的思想家们的哲学和艺术思想,在德国大学正占据着重要地位。
蔡元培身居其中,学泛众家。他在莱比锡大学虽然注册的专业是哲学系,但他跨学科地广泛选修了各类课程。
在1908年10月到1911年的短短6个学期里,蔡元培选听了40多门课程,每学期近7门。如哲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绘画艺术论等,“凡时间不冲突者,皆听之”。这种近乎狂热的求知欲简直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
一番穷追猛学下来,蔡元培给吴稚晖的信中不禁感叹:“拾取零星知识,如于满屋散钱当中,暗摸其一二,而无从联贯,又或拾得他人弃掷之钱串,而曾不名一钱,欲摸索一二相当之钱以串之,而顾东失西,都无着落,惟终日手忙脚乱,常若债负,与日俱增而不知所届。”
在莱比锡大学的老师中,蔡元培最佩服的是哲学家、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冯德和历史学家兰普莱西,他们开设的课,蔡元培每学期都选修。
威廉•冯德(也常被翻译为冯特)(Wilhelm Wu
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