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前景实堪忧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11前景实堪忧 (第1/3页)

    因为凤凰山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附近的村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等到我十八岁时,东尖山已经不是原来的小镇了。

    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它都可以比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任何一座小城市。镇上招商引资来的一家民营企业开业,老板是大连人,生意做得很大,财大气粗是看得见的,一出手,就买下了附近小村庄大半的土地。建设了一个工业园。

    大连人讲究风水,开业之日要热热闹闹庆贺一番。俗话说,入乡随俗,在东尖山,自然离不了高跷秧歌。

    当然也就要请谢家班出山了。但是谢家班是高跷秧歌世家,班子出场祖宗有严格规定:高跷秧歌只用于节庆喜丧,为企业开业表演,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开始的时候,师父拒绝了,但是,这个老板三次上门到师父家里哀求,师父也就半推半就的应承下来,由此看来,我的这位师父也不是那么冥顽不化,至少在高跷秧歌表演舞台上,他是可以变通的。

    那一天,师父召集了二十四名弟子,组成了一支完整的高跷秧歌班子,称得上声势浩大,我仔细看了看,除了真正的谢家班弟子,竟有半数以上是以前的师兄们,我一个也不认识。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都说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可是事实上,学习高跷秧歌是个艰难的过程,能够熬过三年,顺利出师,就算是不负师恩了。

    至于留下来两年效力,那是旧时的事,现在大概是讲不通了,所以师父从来没有提起过。

    再说,现在的情况不是以前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娱乐的方式多了,高跷秧歌带给师父的光环也就自然暗淡下去了。

    此时的谢家班,情况已经不容乐观。我入门时,师父门下一共是十六名弟子,经过三年时间的过滤,这些弟子就像是流沙,散去了大半。

    后来入门的弟子,远远挡不住流失的缺口,我和大师兄,加上后来的师弟,一共只有九个人,已经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型的高跷秧歌表演了。

    我在东尖山这几年,谢家班的演出已经不多了。师父常常跟我们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称得上太平盛世。可是对于传统的艺人来说,却未必是个好时代。

    这座在政策扶植下破壳而出的城市,经济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时,文明也完成了一轮新旧更替。过去的小镇人,现在的新市民越来越浮躁,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去听一听地方戏。或者是观看一场高跷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