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于此有怀

    第九章 于此有怀 (第2/3页)

虎头面具的男人,走进天光大亮的房间里。

    不管神侠在不在乎她的生死。孙寅这样的人,总归不会放弃同伴。

    “这是在迎接我吗?”孙寅眼神莫名。

    他恰恰撞上了余音。

    同为黄河之会内府场魁首,对于姜望这个后来者,他难免有些别样的感触。

    同样年少成名,同样世所瞩目,同样登天受人道之光,在走下那荣耀之阶后,却铺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你来晚了。”赵子说。

    孙寅道:“我得到消息就赶来,已经尽量快。”

    “此地不宜久留。”赵子说着正要起身,却又坐定在那里,在她额前,一缕断发缓缓飘落,将她恹恹而冷漠的美眸分割。

    一缕断发而已。

    惊世之锋并不在此痕而显,更无半点杀意残留。但一直到起身的这一刻之前,赵子都不知晓自己已被割了一缕发!

    倘若这一剑割的是她脖颈,她也未必能知。

    “确实是晚了!”孙寅说。

    赵子伸出手来,将这缕断发接住,只道:“这下确实两清了。”

    昔日削发,今朝还报。

    姜真君确然是个恩怨分明的人。

    虽没有割秃,为她留了体面。但若下次做了什么事情,再让对方找上门来,此身性命必然不能再有。

    ……

    ……

    顾师义死在东海,郑国国君哭得撕心裂肺,哭得几度晕厥。

    在殿中哀哀高哭,声传三宫:“贤亲何弃我也!”

    但一直等到顾师义死得尘埃落定,景国并未上门问责,顾师义的声名渐而清晰……关于顾师义的葬礼,才在郑国开始。

    郑国主在葬礼上蘸血手书,祷曰:“皇叔昔以天下任我,我德薄才弱,未能兴国,有负重托。今皇叔虽死,遗志犹在,我当勉为国事,再奋苦百年,告慰天灵……”

    哀哀祭礼之上,或哭或悲的群臣,霎时一默。

    郑国太子更是面色难堪,强行低下头颅,以抑情绪。

    明眼人自都看得出来,郑国国主这是要自延政数,吸国家的血,保自己的寿。

    在顾师义的葬礼上,举着顾师义的旗号延政百年,再尽一茬凡人之寿!真是脸都不要了。

    神临寿限五百一十八,只要赖在这个位置上,保住神临修为,他就还有数百年好活。而若一朝退位……寿限至矣!

    郑国主抹了一把眼泪,红着眼睛继续开口:“孤——”

    天空忽有龙吟,继而虎啸。

    郑国君臣仰首,但见龙虎显迹,煌煌璨璨,有一女子,踏剑光而至!

    伤心的郑国国主还未来得及呼喝,便听得身周臣属惊声——

    “象国……连玉婵!”

    象国?连玉婵?

    在顾师义尚活着的时代,象国不值一提,完全只是景国的一粒小卒,毫无自主威权。但无论在什么时候,连玉婵都是须得谨慎对待的。盖因她在白玉京!算得上那位镇河真君的半个门徒。

    郑国国主临变不惊,仍然保持一位国君的风度与礼仪,迈前拱手:“连姑娘——”

    “东家有封信。”连玉婵淡淡地道。

    一位国君最大的风度,是安守社稷,兴盛国家,抚宁百姓!

    不是迎来送往,言笑从容,故作姿态!

    “镇河真君的信!他老人家竟然于郑有怀!”郑国国主心中自有忐忑,面上欢喜高声,恭恭敬敬地往前,便要接住。

    “给太子吧!”连玉婵乃象国大柱国之女,什么没有见过,如何不知这场丧礼是怎样人心各异。懒得在此废话,只抬手一抖,将一张薄纸,飞到了郑国太子手里,转身一纵,消失于云空。

    “我儿……”郑国国主阴鸷地看过去。

    郑国太子这时却容光焕发,陡然璨笑:“父君!镇河真君关心咱们郑国社稷呢!”

    他将此信一展,直接宣读道:“天下家国,自有贤愚兴废,此亦人道洪流,非身处其间,不应湍游。然郑乃豪侠匡义之国,吾承顾兄援手之义,难以草木相视,恨见义迹凋零——古来生寿有极,政数有限,天理自然,不可悖也。白玉京主人敬劝,君且自度。”

    一口气将信读完,他喜不自胜:“父君!幸有叔祖之荫,得镇河真君关怀,此乃郑国之吉也!”

    郑国国主面色阴沉,然见群臣皆有喜色,便知事不可挽。

    即便他能压服群臣,杀子留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