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永为此好
第十四章 永为此好 (第1/3页)
所谓天契,简单来说,就是驭使天道力量的一种凭证。在曳落天族蓬勃的时候,较为著名。
史载:人皇求亲曳落,随妆天契为礼。
这张史上最为强大的天契上,写下了十六位曳落族最强者的名字。哪怕是一个完全不懂天道的人,也能凭此撼天海。
此后“天契”作为借用天道力量的一种秘宝,广受追捧,几乎是曳落族与时代交结,融入现世人族的标志。
天契可以视为符篆之道的一种衍生,符篆的本质,是约书以借天地之力。而天契是约书以借天道之力。
最早的天契,就是上古人皇有熊氏同曳落族一位强者一起研究出来。那位正式书写契文的曳落族强者,姓名一直未能被历史确认,主流的猜测认为是那位神秘的“轩辕天妃”。
当然,天妃也罢,人皇也罢,此道既阐,“天契”既然已经被创造,就不会是谁人所独有。
只是约书天契的条件十分苛刻,才导致它的稀少,在曳落族消亡之后,更是迅速消失,成为时代的痕迹。
苦命今奉世尊天契而出,以此验证悬空寺无涉于天京血雨事,称得上剖心自证,是在中央强权下的不得已。
他在命运之河独立舟头,请出亡师所遗故契,叫人验证,其声不悲,而令人有悲意!
所环渡舟者,是一圈圈荡开的微小涟漪。命运的波澜,在不同强者的气息里交汇。
现在苦命看着姜望,众人亦随之转来视线。复杂各异但都有万钧之重,使姜望如担山!
但他脊直而挺拔,岿然不动。
应江鸿也开口道:“镇河真君之信诚,天下皆知,我也是相信的。请辨天契之真伪,无论什么结果,景国都认。”
姜望如青松立定,立身于命运渡舟,起伏于滔滔长河,便将按剑的手松开,平翻在面前,以示任人细看,请诸方监督。
就这样接过了那一摞天青为底、边缘褐黄的天契。
“悬空寺是万古禅宗,景国乃第一帝国,都是人道倚仗,天下支柱,姜望敬之,不敢不慎重。”
他说道:“方丈和天师皆以此事付我,我固当仁不让!”
“非自负天道第一,是本愿天下公好,此志于人族永昌。”
“我当以太虚阁之公任,请太虚道主督之,我当秉真而论,无有偏倚。”
说话之间,太虚阁楼便破空而来,虚悬命运净土。
同样一件洞天宝具,在洞真时用来,和在绝巅时用来,是截然不同。身在现世之极,方彻世之幽微,才可以真正把握天地所孕之洞天,尽显至宝威能。
而姜望只是一抬脚,就这样离开了命运渡舟,立于太虚飞檐,一任衣袂迎风,顺便把钟玄胤也请到了身边。
命运长河滔滔,在他脚下亦静如镜。
不止苦命能够摆渡命运,他以太虚阁楼为舟,同样在命运之河里漂流,在命运净土中自我!
他这一生走来,何时不在命运的河,他所遭遇而又创造的歧途,何尝不是命运的选择?
他这次紧急赶来悬空寺,多少有几分回护之意。但在验证世尊天契之时,选择离开命运渡舟,主动脱离苦命的影响,维护自身的独立与公正——这恰恰是对悬空寺最大的公平。
在弱者和强者之间公平,就是对弱者的帮助。
悬空寺需要的是有分量的公允的话,不是无关痛痒的同情和示好。
当然他也不会包庇。
“姜阁老言切我心!”钟玄胤立即道:“我自以太虚阁公任,证此经史!”
钟玄胤何等老辣,自知这事有多么难办,所谓“验证悬空寺经史”,说来简单,却不是秉公就行。还在于你是否有能力秉公,更在于你的秉公,旁人认不认!一旦时局变化,言之凿凿的结果出了问题,难逃追责。
姜望抬出太虚阁员的身份,反而隐去姜望这两个字,把这当做太虚任务来处理,并且请太虚道主监督,足证此刻之公允,无论以后有什么纠纷,也须不是他们责任。
这是成熟的处理事情的办法。
但他钟玄胤开不得口,只因为他并不具备在这条命运渡舟上自主的能力。实力不足,不足以言公!
只能是姜望有这样的觉知,他才可以跟着响应——由是愈发坚定了前行的决心。往后姜望要做什么,他须是不能再错过了。
眼瞅着太虚阁员一个个证道绝巅,年轻阁员们一个个把他们甩在身后……他甚至用不得一个“们”字,盖因同属“老人家”的剧匮,凭借朝闻道天宫入宫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也已经走到了绝巅门外。之后还有太虚公学定矩的一大口资粮吞咽。
他这才看着个绝巅的门边儿呢!
“合该如此,便请公证,也免天下悠悠之口!”苦命自无不允。
当即又移来悬空寺经史。中古以来一应天契调用的申请、确认、兑消,具体到每一次使用的细节,是何人用于何时,哪几个人许可,用了哪院的印……全都一笔一划地刻写在册。
这传承久远的三百六十五张世尊天契,是在悬空寺内有供奉的!每一张天契都有香火对应,消契、撤台,都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