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节 结局
第414节 结局 (第2/3页)
神州城的被迫搬迁为结局。
为什么为会如此呢?这有必要解释一下这部书的书名和我最初的构思。这部书原始的书名为《碧海黄沙》,我所想表达的只是一群那个时代里的人,当他们面对近代科学、技术改变后的社会生活会是什么模样。可能他们就如同一粒沙,在波涛之中身不由已的翻滚,去向他们该去的地方。当然他们也有抗争,例如博洛和黄鸣俊等人就是例子。如果放在汉人的立场之上,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如果从个人的遭遇来看,他们不过是在试图抗拒命运的摆布。
作为主角的岳效飞同样有这个问题,首先他是一个青年工人,没那么深邃的思想,他的想法比较单纯,就是打跑清军打跑洋鬼子!大家看得出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并不是所有的汉人都想把这两样打跑,为了各自的利益作出了不同的选择罢了!所以主角最初的选择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有点怪异,不过相信大家看到最后,应该明白了主角前面选择时的思想基础。如果不明白,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大约会比较简单。
在下一部当中,主人公岳效飞会因为某种原因招致最为惨重的损失,使他明白想要肩负全部人的命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宇文绣月的离去更使他魂断神伤。甚至一度离开神州城独自生活。在风雨之中,使他学会了珍惜,也使他明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后来再回到神州城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小孩子了,他变得成熟,更有魄力,但崛起始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二部血沃中华之中,将主要以中国崛起的战争为索引,来铺设整个故事。因为和平崛起在那个时代之中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是不现实的。主角会因为现在的机械知识而具备较强大的武力,不过依然同样的是,敌人也不断在学习,逼迫主角只能进一步不断的开发,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战技能,最终使我们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挺直原本就应该高傲的脊梁。
我们中华的崛起仅靠这一点就够了吗?我要说不是,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中国多得是具有热血的志士,例如:陈天华、方以智、华夏、甘浩文等人,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可能他们的看法、想法,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他们之所以团结在神州城的周围,只是出于他们热爱这个民族的心,他们从这儿看到了民族的未来。
所以我们缺乏的是一种架构,一种使大多数人,或者是所有志士可以合力的架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