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33)麦收以后

    第十二章(33)麦收以后 (第2/3页)

出来的粮食除了够吃之外,也就是换几个闲钱花用而已。如今不单是粮食卖不起价钱,柴盐醋酱布这些东西都比过去便宜了不少,这样一算回帐,他们也不算太吃亏。

    哼,算是便宜了那些烂肚肠的粮商了!且由着你们猖獗一时。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戳的家伙们,咱们走着瞧,有你们倒霉的那一天!

    但粮商们也是有苦说不出。粮食卖不上价钱,这事根本就怨不上他们。唉,不晓世事的庄户们还以为他们在中间攉取了多少的暴利,但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按如今的收粮价钱,再加上本金、人工、运输、囤储、发卖以及商税这一系列的生意步骤买卖关节,等粮食运到城里再按市价发卖出去,他们一样是在亏蚀着本钱。在商言商,说句心底里的话,其实他们并不情愿做这种亏本的买卖,但奈何自己营务的是粮食这一行当,而粮茶布药这些大行当,想进去不容易,想出去同样不容易一一官府压根就不许他们不做!性命前途都捏在别人的手里,即便是亏本生意,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倒霉。嗨,别人亏本的买卖还能赚个好名声,他们赔上了本钱,收到的却是一片的骂声。他们就象那只钻进风箱里的老鼠,一头是庄户们骂他们是奸商,一头是官府同样骂他们是奸商,他们是两头受气。就连只用花过去一半的钱就能买到同过去一样多粮食的市井百姓,也同样在骂他们:如今往来洛河上的船只比往年少了一半还多,关口码头的人力价钱都落到一天五十文以下了,好多人在码头呆一天,连一个活路都揽不到,怎么城里的粮价还敢拔得这么高?这帮黑心的粮贩子,他们还让不让人活命了?

    市井百姓对粮商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洛河上的船只减少,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京城的物价持续走低,商人无利可图,当然就不愿意象过去那样都把货物运来上京发卖,洛水上的船只自然就会减少;洛水上的船只少了,在码头上做活图生计的人自然就寻不到事情做,为了招揽生意,这些人只能把力气贱卖,于是人工的价钱就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下走;这些人在码头上挣不到钱,肯定就更舍不得胡乱花钱,这样一来,原本依靠着他们讨生活的茶水铺、小饭馆、饼馍店还有别的许许多多的行业,也纷纷地陷入了萧条,而在这些地方做活的人,他们的收入也必然会受到直接影响……最后,这种影响一直扩大到整个京畿地区的所有行业,并且开始向其他州县蔓延。

    这个事情的影响是如此之大,甚至惊动了一向不怎么关心民间疾苦的东元帝。然而东元皇帝擅长的是书法,应付这种事情,他连高屋建瓴的纲领指示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严厉斥责以汤行张朴为首的宰相公廨,并要求他们必须限期解决。可朝廷从来就没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对付,只能手忙脚乱地下着各种自相矛盾的文书和告示。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