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终章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终章 (第2/3页)

,军中的日子是不是挺闲的。”

    薛仁贵和王玄策也是尴尬地笑了笑。

    李正看着远处密密麻麻看不到头的大军,低声说道:“你们放心,以后我在朝中再无敌人了。”

    说着话并不避讳李绩。

    李正对俩人说道:“王玄策带兵三万从河西走廊出发,掠过沙洲迎击大食人!”

    王玄策拱手大声说道:“喏!”

    “薛仁贵带兵两万前往青海一带协助吐蕃人撤离,保护吐蕃妇孺,王玄策一旦开战,如有必要可以策应,你们两人打好配合,大牛已经带着人去吐蕃了,现在应该过陇西了。”

    听到大牛也在王玄策和薛仁贵心里也有底了。

    “至于其他的事情大牛会告诉你们,军机不可延误赶紧出发吧,祝你们旗开得胜。”

    “喏!”

    两人收到话语翻身上马离开。

    李绩低声说道:“老夫还以为你要雄纠纠气昂昂吼几嗓子。”

    李正摇头叹道:“那不是我的风格。”

    大军开拔浩浩荡荡,这一仗也要拿下吐蕃。

    一路走回村子,李绩说道:“昨晚事发突然,老夫也没有太多的准备,好在是唬住了侯君集。”

    “多谢大将军了。”

    李绩低声说道:“你知道这件事有多少人参与吗?”

    李正想着,“这我还真不清楚。”

    “你这位大唐最年轻的国公,又位列凌烟阁,你在朝中确实没有敌人了,但你在关外一个敌人,你还记得阿史那吗?”

    “当然记得了,他还活着呢?”

    “陛下的探子审讯了一些人,阿史那为了这个机会可下了不少心血,倒是他一拳没打好,没打到你。”

    李正释然地笑了笑。

    平静的日子又过去了三个月,征西大军和天竺人也正式交锋了,火炮第一次出现在战场给大食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大食人信奉神明,与他们的信念不符的一切都是歪理邪说,这场战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科学与愚蒙的战争。

    战报上,征西大军一次次地打退大食人,还有苏定方的大军与征西大军会和,在吐蕃的关中大军足足有八万人。

    大食人与天竺人会和之后,这才在吐蕃又站足了脚。

    吐蕃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这一仗没有这么快结束,大唐如今也有了国力可以打一场持久的战争。

    默呕带着西域人和吐蕃人建设了一个个工坊,为了战争日夜不停歇地制造火炮。

    贞观十六年十月,东海的战事也已经结束了,倭人的人口下降到不足当初的十分之一。

    再也打不动了,也没有人口大了。

    段纶带着船队来到了这个岛,称心亲自迎接了他。

    一膄膄巨大的海船停靠在海岸。

    段纶拿出一份书卷递给称心,“这是长安令对这里的安排。”

    称心打开书卷,低声说道:“停战了这么长时间整日醉生梦死的,我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了。”

    段纶笑道:“这一次要做事情有点多,把这些建设好之后,不就可以回家了。”

    “回家……”

    听到这两个字称心苦涩地笑了笑,“我都快忘了,还有一个家。”

    段纶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早点回去看看,现在关中的变化很大。”

    “好,好……”称心擦了擦眼泪,“我一定回去。”

    这样几年,王盛回到了中原,他想去看望自己的姐姐,却被拒绝,只是让王盛好好地活着。

    王盛不知道的是,他的姐姐在武媚的陪伴下远远看过他几眼。

    如今的王盛也不像以前这么心浮气躁了,经历了这么多,如今的他也内敛了不少。

    贞观十九年七月,李世民打算在今年退位,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李承乾也终于可以坐上这个位置了。

    三十五岁的李承乾比以往成熟了很多。

    登基的日子选在了八月。

    泾阳,如今的泾阳的富庶再一次拔高,泾阳的人口翻了数倍,如今泾阳的规模是一座可以比肩长安城的大城,只是泾阳没有城墙。

    不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还是生产力,泾阳都碾压了长安城。

    李正看着自己的任务很头疼,李丽质又生了一个女儿,他一边要哄着女儿,还要想着怎么把铁路造出来。

    六岁的李夏天天跟李泰混在一起。

    这小子真是越来越皮了,不论是在长安还是在泾阳,没人敢招惹这个小魔王。

    他也越玩越大。

    李夏听着李泰的讲述,“什么!我外公欠了我爹十多年的俸禄都没给。”

    李泰抚须说道:“确实是这样,谁让你爹这么有钱。”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