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波三折奇门遁

    第三章 一波三折奇门遁 (第3/3页)

道自己是上了这所大学分数线的。

    但是眼看同学们,一个个拿着通知书,就是没有哪个是兰州铁道学院发来的,也没有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他来回的从家跑到学校去看,领取录取通知书的黑板上始终没有“彭巳丁”三个字。

    从家到学校,赶车带走路要3个小时,车费也不便宜。后来彭巳丁感觉绝望了,是哪里出错了?他忧急如焚!实在经不起折腾,干脆坐在家中等。

    那一刻,他的心情就像是被吹落的树叶,他觉得自己的灵魂似乎凝结成一块坚硬的石块,慢慢地沉坠,他觉得什么都完了,在他僵硬的脑子里,一个悲衰的问号冒了出来。

    彭巳丁想,是不是兰州铁道学院没看到自己?录漏了!本科搞掉了,自己是不是只有去读专科了?哎呀!专科就专科吧!只要能脱离农门也不错。

    那个年代,莫说专科,即便能考上中专,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晚上深夜,彭巳丁搬出凉板椅子,坐在上面,拿着蒲扇,赶着蚊子,看着月亮,数着星星,期盼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有时又患得患失,魂不守舍!

    这种等待的心情就像夜晚的飞蛾一样,盲目而痛苦地在彭巳丁的心里颤动。所有外界的事物也似乎努力配合着他失望的情绪:上面是暗淡的柳叶弯月;下面是窃窃私语的烦躁河水;远处是看不见的田野;近处是烦人的青蛙叫声。

    他心里感到空虚、悲哀,在苦苦等待中,连中专录取通知书都没有来,一时整个幻想的天国在他的周围崩溃,并且崩溃得踪迹渺然,无声无息,如同过眼云烟的梦境。

    突然有个夜晚,月亮特别圆,星星特别亮,给彭巳丁带来了希望和一点光明。彭巳丁用奇门遁甲演了一局,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要说奇门遁甲,那是他外公宋朝志偷偷教他的,当时还学了堪舆相法,但外人很少知道。奇门遁甲历来有“帝王之术”的美称。在古代,天文学者把奇门遁甲视为必修课,司天台也将其列为考试科目之一。

    奇门遁甲最初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起源于黄帝战蚩尤。古代的奇门大家不是将帅,就是军师,比如周朝的姜子牙、春秋末期的范蠡、汉朝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唐代的薛仁贵、宋朝的赵普、明朝的刘伯温等。评书《薛仁贵征东》所叙述的薛仁贵的无字天书就是指奇门遁甲。

    所以人们只要一听到奇门遁甲,首先想到的是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其实奇门遁甲远不止这些,它有更多秘密。反正就是给人感觉很神很玄那种。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中说:遁甲于诸术数中,最有理致。但奇门遁甲复杂难学,彭巳丁也是一知半解,至于用起来灵不灵验,测的准不准,他也没得把握。

    而在彭巳丁的高中同学中,也只是知道他懂点武术,会点看相、姓名学、梅花易数什么的。至于他会奇门遁甲,就一点都不知道了。假如彭巳丁给这群高中生说自己会奇门遁甲,也许他们会把彭巳丁当疯子,所以能够含蓄低调点,还是低调点好。

    何况外公曾经告诉他,奇门遁甲、堪舆相术,可学,但不可轻易用!更不能以此为职业,不然很难逃脱“三弊五缺”的命运。

    当时,彭巳丁还小,不大明白。就问外公,什么是“三弊五缺”?外公说,譬如诸葛亮、刘伯温不长寿,就是一弊,孙膑残废就是一缺。

    当时小小年纪的彭巳丁对这些一知半解,不过听来怕怕的,但是奇门遁甲、堪舆相术太神奇好玩了,又不忍不学。但这一学,又是好多年。外公反复告诫,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之!

    今夜,彭巳丁孤独无助中,看着闪烁的星星和明亮的圆月,觉得自己此时就是“万不得已”,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