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空手夺刀闪电步

    第七章 空手夺刀闪电步 (第3/3页)

。父亲介绍道:

    “梅花桩拳没有固定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称为‘架子’。‘架子’的构造很特殊,有五个基本的拳势称为‘桩步五势’,它们在练习时要静止站桩。此外就是运动变化迅速的‘行步’。

    ‘桩步五势’和‘行步’的练习要在拳场中走遍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称为‘四门八方’。这种串连起来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线周而复始的循环练习。初学者可以先学基本的和变化简单的,随著功力加深,练功时条件的不同,再不断补充,不断变化各种拳势和动作。

    梅花拳的对练拳路‘成拳’,除了必须要在‘四门八方’上练习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动作和拳势,皆可以因人而异,随时编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级的对练拳路‘拧拳’时,更是‘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随势而布。’

    这种‘架子’、‘成拳’、‘拧拳’的变化和不定的形态,使得它们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无穷丰富。”

    父亲彭舒明一边给彭巳丁介绍,还一边给彭巳丁示范梅花桩拳的动作。彭巳丁回忆当年父亲做的动作,和此时的张民依稀相像,不过不得不承认,张民更加娴熟。这更加激起了彭巳丁的兴趣,不由一阵叫好,武军也看得津津有味。

    很快张民练完,虽然他只是简单的练了下“桩步五势”和“行步”,不过感觉此拳的确不同凡响,正如父亲彭舒明所说,这个拳法和缠闭门武功的确有相通之处,尤其是行步和闪电步。

    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梅花桩拳的行步、拧拳与缠闭门的闪电步、缠丝拳正是“拳无拳,艺无艺,无艺之中是真艺”的体现。有拳、有艺,有了一成不变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艺了。这正如“道无形”之理,所以真正的武功是变而不变,有而无的,它是“无形”的。

    看来天下武功真是一家!

    天朝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在张民、刘立的要求下,彭巳丁也下场打了一套烂缠丝。

    烂缠丝是一套古朴的缠闭门入门套路,是缠丝拳二路。它势势相承,环环相扣,首尾相应,动作紧凑,讲求避实击虚,以打为主,为功力性基础拳,发劲刚猛,一气呵成。

    主要技法有斜飞、抄拳、袖里藏针、探囊手,尤其是抄拳,千变万化,抄中带钻,又暗含猫狸上树、猛虎硬爬山。袖里藏针,一发三响,斜飞洗脸,打跌连环。探囊取物,绝无回头路。招、招极重攻防,对于练出武术基本劲力极有帮助。其中的左右开弓手,是技击桩的基础。

    整个套路动作不多,但彭巳丁打来,却势势见威力、招招见功夫。

    只见月光下,彭巳丁一个人在操场内疾舞,碧绿的大树闪射着路灯的光泽,绿莹莹的光芒萦绕着彭巳丁的身影,彭巳丁一举手、一投足、一走拳、一踢腿,让张民、刘立、武军感到浓浓的战意,一时热血沸腾,似乎操场上响起了战鼓声,在配合彭巳丁冲锋陷阵。

    一套拳下来,彭巳丁面不改色,气不长出,而刚才战场、战鼓声的幻境也好像消失了。

    张民和刘立平生那见过这等武功,尤其是这种古战场的感觉,还有那浓浓的杀伐之意,一时不由看呆了。当彭巳丁一收式,两人才从朦胧中醒来,倍感兴奋,极力向彭巳丁讨教。

    两人经过这一阵交流,本来是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由于武术,由于彭巳丁深厚的功力,由于彭巳丁谦逊的态度,一下变得异常熟络起来。

    人就是这么怪,有的相识十几年,却如同陌路人,有人仅初次见面,似乎已经是多年的好朋友。尤其是武林中人,更是惺惺相惜、肝胆相照、一诺千金!

    两人一边寒暄,一边交流拳艺,武军和刘立一下子变成了旁听者。

    张民说,他的梅花桩拳是韩其昌一支传下来的,他是韩其昌的隔代传人,可惜练的不好,丢了师爷的脸。

    然后两人聊起了韩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