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国术须有国有术

    第四十章 国术须有国有术 (第2/3页)

讲:

    “武术比赛,分为讲手、擂台、战场、现实中生死搏斗,还有徒手和器械的不同,各有各的窍门。”

    这一说,大家就不怎么阴白了。

    涵虚道长告诉大家:

    “讲手是师徒、朋友、同道之间的较技,比的是技术、修为和学识,与年龄、体力、意志关系不大。在历代高手中,像杨露禅、杨澄甫、孙禄堂达到一定的高度。

    擂台是体育竞技,比的是体力、意志和技术,擂台始终有一定规则和限制,即便是生死擂台,也有擂台或围绳的限制。在历代高手中,朱国福、韩慕侠、王子平当为不世高手。另外像拳击、摔跤、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就属于这类型,是专门为比赛服务的武术。

    古战场,凭武功征战的战场,现代战场的短兵相接,岳飞、戚继光是翘楚,近代高手中,马英图、朱国福也非常厉害,抗日大刀队的胜利就说阴了一切。

    现实生活中的生死搏斗,保镖护院、防身制敌,董海川、杜心武、大刀王五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一说,大家有点阴白了,比如散打、自由搏击都有拳套和护具,也规定了禁击部位,挨一下两下不会死,甚至不会受伤,但现实实战中就不同了,有可能一招定生死。

    在比赛中,必须打一定的时间,就要求有很好的体能。有时候,体能甚至是胜败的决定因素。中华传统武术,讲究一击必杀,这些正宗传人们大都有一两手防身救命的功夫,如彭巳丁的金刚手,梁菲菲的铁指寸劲。

    林大江看彭巳丁与璇玑比剑落于下风,而自己又败于彭巳丁手下,这难道自己的武功还不如璇玑了,你打死他他也不相信,不由问道:

    “徒手和器械有什么不同?”

    涵虚道长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清了清嗓子,回答道:

    “就技术而言器械是徒手的延长,但就对打而言又有诸多不同。徒手是三分技术七分体能,古代称为角力或摔角,只要力量大、胆子大,常常能赢。因为徒手,哪怕是对方有铁砂掌一类的功夫,也能挨几下,打到最后,拼的其实是体能。

    器械就不同了,即便你有金钟罩铁布衫的功夫,也挨不起一刀一剑,所以技术和身法步就更重要,比的是反应、技术,是七分技术三分体能。

    另外一刀在手,威力无比,什么空手夺白刃都是空话,徒手始终难以应付兵器。而‘一寸长,一寸强’,短兵始终难以应付长兵。‘一力降十会’,打拳始终年轻力壮占优势。‘棍怕老狼’,比兵器始终经验丰富的获胜层面较大。”

    这一讲,大家是彻底阴白了。尤其是林大江,要说败在“小毛头”彭巳丁手下,内心没有一点挫折感,那是自欺欺人,听师叔这么一讲,心情好受了些,又恢复了豪气和信心。

    而彭巳丁内心却是一片惶恐,细细思索穗城比武,现在想来,论武功高低和修为,真要实际排名,每天只打一场,采取循环赛,可能自己就不是第一,而是陈志杰,或者宋元龙了。

    结果自己狗屎运气来了,凭着年轻力壮和一股锐气,还有抽签配对得好,居然得了个第一名,不由内心连呼惭愧,又出了一身汗!

    现在听涵虚道长一讲,才感到武功真没有任何虚伪可言,自己十几年苦练,在涵虚几十年功力的进攻下,居然没有还手之力。

    其实这是彭巳丁内心的自谦,任何比赛都不是单纯比技术,还有心理素质、耐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