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得武医衣钵返校

    第五十二章 得武医衣钵返校 (第2/3页)

汉流”,就是研究怎样取名,后来被东瀛学去,改为“圣学”,意思是“圣人的学问”,也就是现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姓名五格”。

    听彭舒明教育了一个多小时,彭巳丁的母亲宋婉在旁催促:

    “你不要一直说,耽误了时间,彭巳丁还要去赶火车!”

    彭舒明对宋婉呵斥:

    “晚什么晚?实在晚了,路上晓不得跑吗?慈母多败儿!”

    彭巳丁看见父亲训斥母亲,赶紧给父亲递上茶杯,说道:

    “不晚,我很喜欢听爸爸讲他以前的故事!”

    于是彭巳丁又接受了十几分钟的教育,给父亲彭舒明把茶斟满,拜别了父母。趁没人的地方,偷偷塞给母亲300元钱,悄悄说是自己打工挣的,叮嘱母亲私下用,母亲不要,彭巳丁哪里肯依,转身拿起行李,撒开飞毛腿就跑。

    在春运期间,尤其是初十过后,赶火车到大城市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不像彭巳丁正月初几从大城市到小地方,火车很空,加上关云雷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刻意关照,可以美美的坐着卧铺回家。

    其实,他内心好想自己的哥哥彭良忠能送自己上火车,母亲宋婉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暗示,但彭良忠说得很简单,“他考上大学了,还要我恭维他吗?居然要我送?”所以彭巳丁和母亲的话没能说出口。

    不过叔叔彭胜明对彭巳丁很好,去年寒假返校,由于彭舒明外出给病人看病,不用陪彭舒明打麻将,就主动送彭巳丁上火车了。那一次非常曲折,彭巳丁现在还记得。

    那是元宵过后,火车站周围是人山人海,来往的人川流不息,微微的寒风吹拂着即将远行的人们,外出务工的农民和返校的学子带着美好的憧憬和甜蜜的希望,带着亲人浓浓的关爱与殷切的嘱托,向火车站急急涌去。

    车站广场,紧张而喧嚣,上车的,下车的,转车的,送亲友的,情意绵绵话别的,活动筋骨的,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吃东西的,简直比闹市还闹市。彭胜明、彭巳丁叔侄二人排了很久队才买到了火车票。

    尽管春天到了,但华蓥山脚下的前锋火车站,仍流露出冬天的气息。但人们似乎忘记了寒冷,簇拥在候车大厅,吵吵嚷嚷,挨挨挤挤。人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推着,挤着,向检票口缓缓移动。

    彭胜明和彭巳丁也好不容易挤近了检票口,看见了外面笔直平行的铁轨,心里的躁动稍稍安静,挪动的队伍也慢慢停了下来。彭巳丁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反正前面的人停下来,他俩就跟着停下了。

    过了一会儿,只听检票员吆喝了几声,大家都纷纷向另一个检票出口拥去。不少人为了抢道,拉着,挤着,推着,跑着,车站的保安大声训斥着,一次又一次地拔开人群把一个个推推挤挤、掐队不守规矩的旅客抓了出来。

    彭巳丁和彭胜明随着拥挤的人流到了站台,铁路旁站满了人。火车还没进站,人们伸着脖子焦急地等待着,有些还奔跑着,试图找到一个好的位置上车。火车伴着高亢的汽笛声轰隆隆地驶进了站台,一节节车厢在眼前“唰唰”闪过,伴随着“嗤嗤”的声音,列车渐渐慢了下来,尚未停稳,旅客们便如同蜜蜂一样涌向一个个窄小的车门。

    彭胜明见这架势,怕出危险,赶紧招呼彭巳丁退开。他俩远远地站着,看着大家不停地往上挤,那架势仿佛要挤破那钢铁做的列车厢。上面要下车的人也无法挤下来,顶着大大的行李箱,使劲推拉下面的人,越过人们的肩膀甚至头顶,从火车上往下跳。

    彭巳丁看见这些上下车的人无理性的推拉,不禁有些心急,想挤过去。但车厢的乘务员根本就不开车门,一些身手敏捷的旅客只得爬窗户。接车员也站得远远的,他们没法去管,也不敢去管,由着这些人一个接一个地爬火车。

    于是当年铁道游击队的精彩镜头不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