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天人合一道可道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七十章 天人合一道可道 (第1/3页)

    饭毕,雷民辉领彭巳丁四人去喝茶。

    午后的小芳村,显得静谧而安闲,木制的墙壁和青色的瓦片,美伦美样的门楣木雕昭示着古典美的魅力,显得悠远而古朴。

    几人穿行在这仿古的建筑中,踏着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偶尔用脚面磨着一些刻意为游人装饰的鹅卵石,静静的享受着四周的安宁,别有一番情调。

    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建,面水而坐,跨水而居。绿水萦绕着木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水流和细细的小鱼在阳光中浅吟低唱。

    尤其是空架在池面之上的水阁,静静看去,象飘在水上的船。微风吹过,仿佛这些水阁也随着池水的流动而飘摇,好一幅天然纯净的水墨画!

    边走,李毅力还给彭巳丁讲:

    “茶茗性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茶也是一味中药,饭后适当喝点茶,可以消食、醒酒,在夏季还可解暑热烦渴。”

    而吕子文也告诉何倩:

    “华夏的古建筑冬暖夏凉,温馨居家,不像西方的混泥土建筑,冬冷夏热。”

    何倩家是开建筑公司的,内心不服反驳道:

    “混泥土经久耐用、结实,管得久远。”

    吕子文摇了摇头说:

    “何倩,要说结实耐用,华夏的石材、木材更好,比如武当山的紫霄宫,几百年了,还像新的一样,赵州桥也1000多年历史,依然雄壮稳固,如果换成西方的建材,早就风化或者坏了。”

    李毅力指着小芳村的房屋给何倩解释:

    “华夏古建筑具有超稳定性,延续久远,生命力极强。西方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华夏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在华夏的建筑常常是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以正殿、正厅为中心,两厢围绕正厅,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

    你看小芳村这个四合院,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好像有些外形简单,进院后却发觉极为丰富,不论是视觉、心理感受或是内涵都如此,并有一种美感。

    这与西方建筑讲究形式外观迥然不同,你到过苏州园林吗?那才是曲折回转,别有洞天。华夏古建筑家们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注重‘物’本身的自我表现。

    苏州园林材料以木材、石材为主,在建筑体量上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

    造型上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某些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条,与楼阁建筑相结合。苏州园林凝固了的华夏绘画和文学艺术,以意境为创作核心,极富诗情画意。

    同时,苏州园林布局的自由,从一个侧面也说阴了儒、道两种思想在华夏文化领域内的交替互补,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出人们企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憧憬返朴归真的意愿。

    这样的建筑布局,如果打好地基,选好环境,配上好的石材、木材,不但富有生活气息,而且更加经久耐用。”

    何倩、雷民辉边听李毅力讲解,边欣赏小芳村的院落,脑海中浮现出苏州园林的图案,似乎正如李毅力所说,不禁连连点头。

    吕子文在旁边补充:

    “华夏建筑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以汉文化为主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完整保持了自己独有的风格,风水学、营造学、园林学三合一是华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