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这是哪儿

    第二章 这是哪儿 (第2/3页)

根基的凤珲骤然成为太子,自己也非常诚惶诚恐。虽然有皇后母族的力量可以借用,但他不傻,知道培植自己势力的重要性,否则未来就是一个受制于人的傀儡皇帝。备受敬重的王府西席甄诚自然就走入了他的视野。

    甄诚并不是一个只会死读书的呆子,在京城做翰林的时候,除了为皇上制诏等笔墨事务,他还特别留心朝廷重臣的为人处世和处理国家大事小情的策略。并且还认真做了笔记,在自己县令的任上好好实践了一番,官声一直很好。

    因为几年丁忧,影响了甄诚继续在官场上进取;但是信王凤珲的看重又让他重新燃起干一番大事的热情。

    信王身边没有几个得力的人,但凡重要的事情他经常与甄诚一起商量,逐渐的甄诚就成为了凤珲的心腹。

    凤珲甫立为太子,如果马上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势力,必然引起各方势力反弹。甄诚则提示他:现在的官职是不重要的。皇上圣体康健,最重要的是做好未雨绸缪。官职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些职位终究是要由考取进士的人才能担当。抓住这些士人,自然就抓住了以后的这些职位。哪些人最容易考取进士呢?当然是国子监和太学里的几百个监生和太学生们。

    国子监的生源基本上都是三品官员的子侄,其他官员的后代则在太学。太学也由国子监掌管。

    凤珲立刻心领神会,安排甄诚进了国子监任教。

    隔三差五,凤珲还去国子监听博士讲课。既摆出了勤学好问、礼贤下士的姿态,又亲自了解了学生们的情况。

    这样的做法,皇上也很欣赏,知道太子是在培养日后的人脉,但这些人脉对当今皇上的施政影响很小,没有实权,特别是没有军权,皇上不必担心太子羽翼丰满之后取皇位而代之。

    毕竟皇帝其实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历史上,多少国君王上是因为身边的人谋害而不得善终。

    三年过去,甄诚已经升任至主簿,仅在国子监祭酒一人之下。国子监祭酒是皇上任命的,由德高望重年逾古稀的三朝元老李德安担任,他每年也就象征性的给监生们讲一两次课,主持一下毕业考,国子监的日常事务基本上都落在了主簿甄诚的身上。

    主簿,只是五品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