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玉玺

    第二百二十九章玉玺 (第2/3页)

官便会遭到问责,甚至直接被押解进京。

    从前都说当官好,其实当差不自由,官当的越大风险也越大,稍有差池,只怕是身家性命都搭了进去。

    这么一来,也让天下官员受到了巨大的震动,同时所拉出来的空缺也让太子安插上了自己的人马。

    虽然皇帝高高在上,下面也得有为他办事的人。

    否则就像前几任皇帝一般用心办事,却无人为他办差。

    如此一来,就让朝中的大臣认为这是一个明君,至少是极为不好糊弄的一个皇帝。

    相比于他的父亲来讲,更不讲情面,也更难伺候。

    与此同时,开放海禁的步伐越来越快,不止加快造大船的费用,而且开始加强了海上的武备。

    重用了一些适合海战的将领,就为了配合沈大公子,海运的顺利进行。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银子,往往是这边的亏空刚刚被天补上,那边还用造大船的费用,就将这里的银子全部划拨而去。

    如此一来,朝廷倒是不用出一分银子,也没有必要给下面的老百姓增加赋税。

    这倒是一个极为不错省钱的办法,既办了事情又没有多花银子,只是把往年的亏空抵上去。

    只是这么一来可就苦了那些各省的封疆大吏们,每个人不得不。挖空心思一来应对沈二公子和慕少卿这些人,二来也得为皇帝赶紧找些银子。

    一个个官员为了添补亏空,只好不得不自掏腰包,有的竟然倾家荡产,虽然这对于他们来讲,几乎是将自己。个人腰包里的钱全部贴了上去,但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算是值了。

    至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倒是现任皇帝乐于看到的事情,至少底下的百姓不用加赋税压榨,中间这些官员也不用担心他们造反。

    自古以来造反从来是下面那些百姓,如果让他们吃不上饭,只怕是纷乱就会四起。

    而,沈大公子的第三次海运回来所挣的一大笔银子上交了国库以后很快就划转到三秦之地,用来赈济那些长年大旱下的灾民,如此一来也让这些灾民感激涕零。

    刚刚举起反旗的一些起义军,他们的旗下正是这些吃不上饭的灾民,也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自古以来老百姓的嘴里但凡有口吃的,谁会走上这条道路。

    如此一来,新任皇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并没有到大军去弹压,三秦之地的十几支起义军,因为朝廷拨下了粮食与银子,众多灾民得以有饭吃,都纷纷回了家。

    几乎一夜之间,这些遍地开花的起义军,就消失了一多半。

    剩下一些顽固的起义军,实力也大大的受损,如此一来根本没有必要调集大军,只是一个府县的兵力就足以将他们一个个剿灭。

    可以说在皇帝短短亲政一月有余,大明的天下为之焕然一新,也让新皇帝的名声大噪。

    开始明白这一切都出自于思雨最初的想法,他实在是太宠爱她了,以至于颂布年号的时候,竟然选择思雨的名字。

    这么一来,这是从无先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