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返程

    第177章 返程 (第3/3页)

,基本以长戟,长矛为主要兵器的重阵,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兵器状况对于列阵也很重要!

    也许会有助于了解为什么以前阵那么流行!

    前面说了,青铜器时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长,这样短的兵刃,韧性又不好,易断,用来作主战兵器好像不适合。

    主战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稳定性,攻击性倒是其次,而以长戟,长矛和战车为主要兵器,近身的时候。

    特别是面对的是以短兵为主的步兵时会很吃亏吴越的铸造工艺比当时的中原要发达,这点从越王剑可以看出来,毕竟长达两丈四尺的长戟运转起来是远不如短剑的虽然也有长一丈二尺的短矛,但那是以投掷为主要作战方式的,也可以近战,结果是只要对手能抢进身来,则长兵器的一方几乎必败,为了有效地进行对抗,只有使对手不得近身,这就需要配合,也从客观上推动了阵的发展。

    只有戈,戟,矛有效配合,才能使对手不得近身这点道理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还有一点,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各国的常备军数量庞大且有效,既便是临时征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战斗技能和很强的纪律意识,因为他们时常要被征召,也从客观上保证了阵对他们能进行有效的约束!

    也保证了将领们能有效地排出他们想要排出的,最适合战场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的阵势,这一点很重要,也是这时的军队和以后的中国战争时大量的乌合之众!

    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天下重又大乱,涌现出两股有影响力的义军。

    一是西楚霸王项羽,二是汉王刘邦。

    应该说这时的步兵阵在龙辰大陆几乎已发展到一个高潮,随着三十几万秦军主力被项羽在巨鹿击败,早期的楚汉争霸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兵团,有组织的将阵用于战争。

    这样比刘邦更强悍的项羽占尽了优势,一度将刘邦打得狼奔琢突,溃不成军。

    只是在韩信出现之后,汉军才凭借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战阵,二者缺一不可,再强的计策,再突然的奇袭,士兵不守纪律也是徒劳,试想汉,赵井陉之战,一万老弱汉军能击败二十万赵军,背水一战是不假,但若没有有效的阵,能坚持到汉骑偷袭成功否,终于击败不可一世,只凭勇力的西楚战术霸王。

    总体来说,只是乌合之众的较量,有效使用阵的情况很少。

    随着妖族大军的屡屡入侵,人族步兵又几乎没有用处,战不能胜,胜不能追,败不能逃,只好凭借强大的国力组建庞大的骑兵集群!

    而骑兵又不大可能像步兵一样进退有序地列阵,,仪仗兵也许能做到,但大规模的骑兵再拘泥于阵而不能放胆突击,就将骑兵的优势彻底放弃了,同时也将步兵的阵近乎完全放弃。

    只有弩兵的战术雁行阵还保留!

    骑兵的战术大部份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即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只有这些。

    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

    车悬其实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击哪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前后,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时甚至还有意将横列的间隔拉得大一点,以使敌军有空隙可以躲,不至于堵住前军的路,留给后边的骑兵收拾配合,等于一个骑兵版的锥行阵,不同之处在于宽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

    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至少相对步兵的阵来说是这样,并没有各兵种间有效的配合,纯骑兵的冲击战术,所以后世兵家大都不认为有此阵,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个人认为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随着骑兵的衰弱,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阵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状态,因为步兵只是处于守城,护卫的地位,不怎的要他们上阵厮杀。

    人族在骑兵方面对妖族的优势丧失殆尽,不管是战马的来源,数量,还是长于骑术的士兵,以致于当时评价一个将领武艺精熟也要用“弓马娴熟”来表示,而这在两汉时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当时有大量的边地良家子不得已重操旧业,又把阵这个东东给提了出来。

    但这时的步兵阵威力已大不如前,首先是阵所遇到的对手不同于战国时期了,当然自身也不同,多以步骑兵混合军队,总不能将骑兵放在步兵阵中吧?

    这样将大幅降低骑兵的威力,而不能将骑兵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这个将领几乎也就是个常败将军了。另外这时的兵员也大成问题,人口之少难以想像,能提起兵器上战场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足百万人口,兵员竟有十几万,怎么也想像不出这都是些什么兵?

    这种结果使得这时期的兵员质量差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然也有少量精兵,又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训练,战争频繁,时间不等人啊,你还没训练好,敌军就打来了,只好上,而河西兵,都是经过常年的训练才出来的那又怎么办?

    最典型的是东隋国的打法,他可以说是深知阵的奥秒,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纪律是否严明,士兵是否有足够的战斗力。

    虽然道理很浅显易懂,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很多庸才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选其精锐,练成精兵,时间非常长,也非常有效,因为他们的统帅而以骑兵单独作战,执行诸如急袭,包围的战略目的。

    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将纯步兵为正阵,将骑兵作为决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求数量上的优势,这也是他能以两万兵击败十倍于已妖族军的主要原因。

    从破妖族得青州兵到对妖族开战,近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东隋国所无法拥有的又大败于的原因跟这也有很大关系。

    总体来说,阵法分为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迷魂阵、七擒七纵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天地三才阵、包罗万象阵!

    十种阵法变化简述:攻打一字长蛇阵的头或尾,另一头转过来,形成二龙出水阵。中间向前,形成天地三才阵。

    两头回撤,形成四门兜底阵,互相穿插,变成五虎群羊阵。然后按照六丁六甲排列,即六丁六甲阵。

    随后一半拉成线可随意变化,一半如同四门兜底阵一般,即北斗七星阵。

    环绕一圈,按八卦阵布阵,留八个出口,变成方形,即八门金锁阵。

    按九宫排列,每格兵将穿插,逐渐如同一体,互相交穿,即九字连环阵。

    最后变成十面埋伏阵。

    十阵变化无穷,难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