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布阵

    第178章 布阵 (第2/3页)

绝”有一定关系。因此,从真宗开始,则注意置“兵殿其后”,以便“缓急用之,无腹背受敌之患”。

    策殿后”阵:是由策应殿后的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它在拒后阵与主力之间布阵。平戎万全阵:是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制作并授予大将军的,所以颇受重视。平戎万全阵是由前后左中右五军组成,约十七里见方的正方形大阵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阵势的中央,加强战车,组成三个车营增强步兵的防御能力与攻击能力,把骑兵部署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中央大阵……

    这是一种保守的防御阵型,达到以步兵为主力可在平原对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目的。

    中军大阵由三个方阵排列而成,是全阵的主力……

    前列骑兵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名骑兵。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骑兵。两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骑兵,另加探子四十名骑兵,总共五千名骑兵。

    前后两阵共一万名骑兵。东西稍阵,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骑兵!

    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骑兵。

    每阵共一万名骑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骑兵,总共二万零六百五十名骑兵。

    平戎万全阵,所用兵力共十四万零九百零三人,另外还有用作车营防御的大车一千四百四十乘。该阵中军大阵的正面宽约十七里!前后两阵每队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约一十一里零七十步!

    方阵、圆阵、牝阵、牡阵、冲方阵、罘置阵、车轮阵、雁形阵共八阵……八阵所用的兵力和编队参照了李靖阵法,每种阵均用马步军共一万四千人列成。其中,步军编为二百队,每队五十人,计一万人!

    马军八十队,每队五十人,计四千人。

    每种阵,都按唐代军队那样,区分为中军、左右虞候、左右和前后共七军。

    各阵阵中“每十人为列,皆面面相向,背背相承”。

    “一卒占地二步,一马纵广二步”。“本朝八阵”除圆外,《武经总要》中均附有阵图。

    各阵图中兵队的名称,图中的“驻队”,即“阵脚兵”,所谓阵脚兵,就是这些兵力是为了布阵的初期,占领足够地域,防止敌人冲阵,保护自己从容布阵的,而在布阵完成之后则是保持阵势的形状而存在,往往由弓弩手为主力构成,往往有弓箭手射住阵脚之说,就是为此!

    图中的“战锋队”、“战队”、“跳荡”、“奇兵”,就是阵内战兵及无地分兵。

    图中的七军名称也是沿用了军事语汇,比如右虞候、右军,即北宋的先锋、策先锋将!

    前军、后军,即北宋的左肋、右肋将!

    左虞候、左军,即殿后、策殿后将。

    本朝八阵名曰八阵,但因圆阵与车轮阵本是同阵异名,故实际仅有七种阵。

    综观这八阵阵名、七阵阵图和《武经总要》所作的说明可以看出:八阵的阵名,都与前代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在各种阵形的排列方法上,则与前代有本质不同。

    古八阵,都是军队主力排列方式的变化,而所谓的“本朝八阵”,除了圆阵与车轮阵以外主力总是列成对四周防御的方阵,只是以一少部兵力,在主力方阵的前后左右,作些象征性的变化,用以附会象征古意,这和古八阵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本朝八阵可以说是一种变了形的方阵。前代八阵虽然也有防御队形,但主要的还是进攻队形,而宋的“本朝八阵”,从实质上看,通通变成了的四面防御队形。也就是说,各阵的主力仍然未脱离单纯防御的模式,与其前代军队的进攻精神无一继承。这种情形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与采取单纯防御的的保守军事思想有关。

    当然,这和当时所面对的威胁也有关,因为与前代不同,缺乏骑兵,而又面临机动性强大的妖族,所以两翼和侧后方向总是遭受威胁,方阵圆阵等面向四面防御的阵型确实是防御骑兵迂回包抄,而古八阵以主力设置为雁形、锥形等阵形,是一种面向某一方向的进攻阵形,侧翼的防御大大减弱了,实际上,古八阵是一种组合的阵型,个个部分排列成古八阵,然后再组成一个更大的阵势。其中,还应有各种阵型之间的变化方法,不过今天已经都不可考,而这些东西才是中国古阵精髓之所在,穷究与各阵型的排列方式与形状,只不过得其形,而不得其神。

    在缺乏足够骑兵的情况下,使用步兵排列的阵形向机动性极强的骑兵进攻仿佛并不可能,因为战况不利的时候,骑兵可以随时脱离战斗,或者迂回进攻侧后方向,所以说,采取方阵或者圆阵的阵形在野战中对骑兵进行防御还是合适的。宋的本朝八阵错就错在不应该搞这么多花点,如果方阵能够奏效的花,干嘛把事情复杂化,非得搞出个不伦不类的八阵呢。

    看来这也是脱离了实际战阵文人的产物。当然也不排除《武经总要》的阵图不准确的可能。军中骑兵十分缺乏,只占全军总数的七分之一,骑兵中又往往有十之三四无马!

    到了中后期,由于火器的大量使用,使得冷兵器时代较为密集的队形会造成较大的伤亡。而东南沿海地带,平原较少,山地较多,大型阵势展不开。而面对妖族在我东南沿海劫掠的威胁,妖族中有不少是属于流浪武士,单兵作战能力强,使用武士刀等兵器,尤其善于“跳战”之法,采用较为松散的阵形,明军在遇到凶悍的妖族时,往往陷于被动。

    所以发展了一种小集中,大分散的鸳鸯阵,由大阵变小阵,由密集变为疏散,这是阵形的一种创新。

    鸳鸯阵为最基本的战斗单位,这一阵形,最前为两个牌手,分别是长牌手、藤牌手其中一个为队长,然后是跟着狼铣手两名、再次是四个长枪手,最后是两个短兵手。作战时以藤牌防护远程射击兵器,这时候牌手面向敌人,其余人排成纵队,其余人躲在牌手后面,以狼铣为进攻主力,以长枪取人性命,短兵是防止敌人进身,或者长兵疲惫时进攻的。

    鸳鸯阵的再战斗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鸳鸯阵是最基本的阵形,还有许多变化。比如成两伍纵队的鸳鸯阵,这是基本阵!

    由鸳鸯阵变化的两仪阵,大三才阵横队,就是把两伍并列的队形变成横队,队长持牌居中,左右各一狼铣,狼铣左右为两长枪拥一牌,短兵在后。

    这是为了在比较宽的横路上战斗运用的!小三才阵横队,“狼铣居中,左右各一长枪,长枪左右短兵和牌,一伍平列”,这是在窄路上采用的阵形;一头两翼一尾阵,把参战部队分成四部分,最前者为头,是正兵,主要的进攻部队!

    两翼为奇兵,保护头的侧后方向,在适当时机进攻敌人的侧翼,尾是策应部队,随时准备增援任意方向。

    军阵中值得一提就是太平军的各种阵法。

    牵线阵:这是一种行军的战斗队形,类似于现代的行军纵队。

    行军时,必下令作牵线阵行走,每个两司马执旗一面,后随二十五人;一百人则张卒长旗一面;五百人则张旅帅旗一面;二千五百人则张师帅旗一面;一万二千五百人则张军帅旗一面。一军接着一军前进。宽路则分双行,狭路则单行,鱼贯以进。

    在行军中,一旦发生遭遇战,首尾蟠曲钩连,顷刻聚集,结成圆阵。如果战事不利,统将敲锣为信号退却,仍守牵线阵战斗队形,这时按照路宽,分为十行二十行都可以,但不得斜奔旁走,亦必鱼贯而退,牵线阵急趋,敌往往追赶不上,即追上了,见队伍不乱,也不敢穷追。

    螃蟹阵:这是一种三队平行配置的战斗队形,中间一队人数少,两翼的人数多,形似螃蟹,所以叫做螃蟹阵。这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