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起义了

    第176章 起义了 (第2/3页)

众化,诸多专业自媒体、UP主、民间高人、饭圈KOL们不遗余力地对最新内容展开评论解析,无形中也科普许多真真假假的业内知识和专业术语。

    当普通观众也试图带着专业色彩去品评内容,主创自然也会收获更多关注。好的创作者,如曾经的正午阳光男团、如今的网红编剧王倦,可以获得不亚于明星的追捧。

    反之亦然,《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两部爆剧让水阡墨名声大噪,但连续两次烂尾也令许多观众考虑今后要避雷这位编剧。

    更残酷的是,IP潮与偶像养成文化在带来更加丰富的娱乐内容的同时,也在观众中培养起某种甲方心态。

    艺人团队的一举一动都在粉圈监视之下,被弹劾是常有的事。IP剧则是天然存在一个可以对照的原著,原著粉也难免会抱着找不同的心态去看。

    即便是顺应影视规律进行的正常改编也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接受,更何况那些的确有失水准的魔改操作。

    说白了影视作品越来越产品化,再不复九十年代拍啥看啥的作者电影状态,那用户老爷可不就是甲方爸爸?

    耽改剧可能是最极端的情况。相比传统影视剧,耽改更加倚重粉丝经济,也更需要考虑粉丝感受。经历《镇魂》《陈情令》两次大练兵之后,热门的耽改项目,一般粉丝从前期就会高度关注、深入参与。

    幕后创作者受追捧,某种程度上体现观众对于好内容的尊重与渴求,自然是多多益善

    没有创作者希望被定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观众印象中与特定的题材类型绑定、拥有个人品牌,有利于创作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历史剧之于刘和平、军旅剧之于兰晓龙、女性题材之于张巍……

    甚至某些情况下,有个人影响力的幕后也能成为宣发的一部分。比如《安家》热播期间,编剧六六便在微博上积极营业。

    于正更是彻底放飞自我,什么瘦身、上综艺、拍硬照,在微博上放物料、发小作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